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6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719篇
安全科学   284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285篇
综合类   2341篇
基础理论   377篇
污染及防治   465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菌Z1a-B的分离鉴定与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山东东营胜利油田附近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Z1a-B,通过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个体形态观察对其初步鉴定到属,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了Z1a-B的石油降解性能,采用投加石油降解菌、调节土壤N、P含量和优化环境因素等措施,进行了为期60d的石油污染土壤室外自然堆制生物修复实验。结果表明,Z1a-B为链霉菌属白孢类群,其摇瓶培养的石油降解率为66.4%;Z1a-B有着很宽的烷烃降解谱;N、P最佳的添加量组合为KNO32.50g/kg、K2HPO40.35g/kg,即N/P(质量比)为5.57:1.00,此时的石油降解率达63.5%,土壤脱氢酶活性达最高值,为2.99μL/g;石油降解的最佳环境条件为:将石油质量分数为3.3%的100g土样调节pH至8.5后,装入容积为300mL的锥形瓶中灭菌,再接种孢子密度为2.7×108个/mL的菌剂5.5mL,于28℃下进行生物降解,在此条件下的石油降解率可达76.5%;土壤脱氢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可以作为检验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果的重要指示指标之一;室外自然堆制生物修复实验中,添加菌剂、锯末、秸秆以及N、P后,石油降解率可达69.9%,总体来说,室外自然堆制生物修复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治理效果较好的石油污染土壤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10):55-58,100
利用实验室分离获得铜绿假单胞菌GF31(Pseudomonas aeruginosa GF31,简称菌株GF3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技术,开展菌株GF31在实际土壤环境中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特性和降解产物研究,并进行了模拟田间实验.结果表明,在土壤中菌株GF31降解氯氰菊酯的主要产物为二氯菊酸和间苯...  相似文献   
993.
电动与渗透反应格栅联合修复镉污染地下水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宏韬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0):1773-1777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地下水中镉污染的电动力学修复效果,并分析其迁移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电动修复中由于阴阳两极的氧化还原反应造成电极附近pH值产生明显变化,其中阳极附近的pH值由开始时的7.0逐渐变小到6.8,而阴极附近则相反,由开始时6.9逐渐增大到9.1,表明土壤的酸碱条件变化明显。Cd浓度变化反映在自然渗透条件下含水层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能力较弱,阳极附近地下水中Cd的去除率仅8.4%,而在电场作用下地下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发生明显变化,使得重金属污染物能在电极附近富集而被去除,当实验电场强度为0.5 V/cm时,Cd在阴极的累积使得阳极附近地下水中去除率为72.9%,说明电动修复重金属Cd污染地下水的效果明显好于自然渗透状态。  相似文献   
994.
李峥  齐嵘  安伟  顾剑  文洋  李生涛  杨敏 《环境工程学报》2013,7(7):2453-2458
在利用ASM2d模型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进行动态模拟的基础上,将曝气能耗、污泥产量与出水水质超标率整合为一个综合效能指数,对该工艺进行了成本-效能分析。最优运行策略为:3~10月温度高于15℃时运行8台曝气转刷,其余时间段运行10台转刷,同时剩余污泥排放量控制在250 m3/d。这一策略能够使出水NH4-N和TN的超标率分别低于5%和2%,保证出水TP的持续达标,与常规运行策略相比,在明显降低氮磷超标率的同时,节省曝气能耗约12%。  相似文献   
995.
应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电动力学修复方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和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使得大部分重金属能在电极附近富集而被去除。当实验的电场强度为0.5 V/cm时,在阳极附近土壤中铜的去除效率达到71.1%。阳极附近的pH值由开始时的6.8逐渐变小到4.4,而阴极附近则相反,由开始时的6.6逐渐增大到9.1,此外电动修复过程中电极附近的温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6.
对硝态氮污染地下水微生物修复的实验方法进行了介绍。实验采用注入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优势反硝化菌,利用室内模拟柱模拟地下含水层,并在进水中添加少量营养碳源。考察了模拟NO3-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硝酸盐最高去除率可达85.20%。  相似文献   
997.
谭晓娟 《四川环境》2012,31(2):46-5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了四川省攀枝花市朱家包包钒钛矿区土壤的重金属含量,以及攀枝花市朱家包包钒钛矿区生长的20种植物体内Ti的含量,并初步研究了植物对Ti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20种植物体内Ti的含量都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的标准。在这些植物中,12号植物地上部对Ti的富集量最高;蕨类植物地下部对Ti的富集量最高;紫荆泽兰的富集能力较强而且其转移能力也是最强的,可作为Ti元素的耐性植物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8.
选择乙酸钠作为农家肥中羧酸类物质的代表,在确定其对铬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分析和红外图谱研究,探索乙酸钠与土壤中Cr(Ⅵ)之间可能存在的5种作用方式,并对其有效作用方式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乙酸钠能显著降低铬污染土壤中的Cr(Ⅵ)含量,其有效作用方式是乙酸钠和土壤中有机组分的共同作用;乙酸钠的加入使土壤有机组分中的一些不溶于水的羧酸类物质进入液相,从而促进铬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999.
以浮萍优势品种青萍(Lemna minor)为研究对象,开展受污染河水修复。分析了青萍在不同营养盐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特征,探讨了青萍对受污染河水的修复效果。在表面积为0.0095 m2的限制空间条件下,青萍在1、2和5 mg总氮(TN)/L营养液中的生长特征都能较好地服从Logistic生长模型,受制约的临界鲜重(FW)分别为1.20、1.36和1.36 g;青萍对受污染河水中氮磷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氨氮(NH+4-N)的平均去除率、平均去除量和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56.87%、1.22 mg/d和0.0466 mg/(g FW·h),正磷酸盐(PO3-4-P)的平均去除率、平均去除量和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66.95%、0.25 mg/d和0.0088 mg/(g FW·h)。根据相关性分析,进水NH+4-N和PO3-4-P浓度与其对应去除量之间极显著相关;青萍FW与NH+4-N去除速率之间显著负相关,但与PO3-4-P去除速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NH+4-N进水浓度与去除速率相关性不显著,但PO3-4-P进水浓度与去除速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以广东省大宝山尾矿区植物根际土壤为分离样品,人工制备镉污染LB培养基,从中分离筛选出2株具有较强镉耐受能力的细菌,分别为TL3和DBS2,最高镉耐受浓度达300mg/L。结合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2株菌均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is)。随后以龙葵为实验植株,分别接种TL3、DBS2及TL3与DBS2混菌的培养液,通过盆栽实验检验2株菌对龙葵吸收土壤中镉的强化作用。结果显示,2株菌对龙葵吸收镉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3个实验组龙葵根部镉含量分别比对照组(122.7mg/kg)增加了17.2%、85.6%和13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