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0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710篇
安全科学   360篇
废物处理   187篇
环保管理   2025篇
综合类   5117篇
基础理论   580篇
污染及防治   511篇
评价与监测   86篇
社会与环境   442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642篇
  2013年   498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488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修复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利用生物强化修复处理(BA)的土壤中,微生物丰富度与均匀度明显降低,土著菌群受到抑制,外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成为主要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由修复前的37. 44%增加为87. 4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成为土壤中的优势菌属,丰度由2. 99%增加为76. 37%;进行生物刺激修复处理的土壤(BS)菌群丰富度和均匀度与原污染土壤相比略有降低.菌群结构组成上,原优势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由37. 44%降低为10. 90%,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由9. 16%增加为35. 32%,属水平上,原优势菌属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和原小单胞菌属(Promicromonospora)丰度由8. 49%和18. 96%分别降低为2. 19%和14. 97%,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丰度由5. 56%和0. 29%分别增加至28. 95%和22. 70%,成为主要优势菌属.生物强化修复处理引起土壤菌群多样性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生物刺激修复处理可基本保持土壤菌群结构多样性不被破坏,土壤菌群结构的稳定有利于石油烃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992.
张杏丽  邹威  周启星 《环境科学》2015,36(8):3045-3055
针对土壤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复合污染日益严重的现象,本研究以镉(Cd)和1,2,3,4,6,7,8,9-八氯代二苯并呋喃(OCDF)为典型的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选取紫茉莉为修复植物,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Cd-OCDF复合污染土壤中植物的耐性以及有机物对植物提取土壤中Cd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3个月期间,紫茉莉在Cd浓度≤200 mg·kg-1的复合污染土壤中具有较强的耐性,株高和生物量降低有限;与Cd单一污染相比,OCDF对紫茉莉株高、根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Cd浓度200 mg·kg-1,OCDF浓度500μg·kg-1时,OCDF存在使紫茉莉地上生物量降低22.19%,其它处理组,OCDF对紫茉莉地上生物量无显著抑制作用,反而某些处理组增加紫茉莉地上生物量.Cd-OCDF复合污染效应与Cd单一污染相比,Cd浓度为200 mg·kg-1,OCDF浓度为100μg·kg-1时,紫茉莉根部Cd积累量降低了34.44%,Cd浓度为400 mg·kg-1,OCDF浓度为100μg·kg-1时,根部和叶部Cd积累量分别降低了7.93%和18.09%;其它处理组,OCDF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紫茉莉根、茎、叶提取和积累土壤中Cd的能力.可见,用紫茉莉修复高浓度Cd-OCDF复合污染土壤中的Cd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3.
改良剂对广西环江强酸铅锌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广西环江沿岸农田土壤具有强酸、多重金属污染等特点,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为此,本研究试用了土壤淋溶实验探究不同类型改良剂(生石灰、钙镁磷肥、有机肥、聚丙烯酰胺)组合对广西环江沿岸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土壤重金属迁移规律及对农田适耕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T1土壤酸化严重,降低清洁接触土壤层p H值,而处理方式T2、T3、T4、T5均能显著提高污染土壤p H值(P0.05),对供试土壤p H变化大小分别为2.7~3.2、1.6~2.7,均能达到南方农业生产土壤p H值范围.较对照组T1,在污染土壤0~20 cm处,处理方式T2、T3、T4、T5能有效地活化Pb,钝化Zn的作用;在清洁土壤20~60cm处,各个处理方式对DTPA-Pb、DTPA-Zn的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较对照组T1,处理方式T4、T5能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种植营养物质,以期能为今后结合生物修复等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4.
矿区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李君剑  刘峰  周小梅 《环境科学》2015,36(5):1836-1841
矿区废弃地生态退化形势严峻,生态修复已成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恢复质量的敏感因子.本研究将以山西省安太堡煤矿复垦区作为对象,分析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方式对土壤理化特征、参与氮代谢的3类菌群(固氮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和4种酶活性(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均有显著影响.土壤总氮含量与固氮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均显著相关,而与反硝化细菌不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之间为负相关,而其它3种酶与有机碳和总氮之间呈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综合肥力指标,刺槐-油松混交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标最高,而未复垦综合肥力指标最低.可见,刺槐-油松混交林是晋西北干旱区矿区复垦较为适宜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995.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微生物生态效应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投菌法和生物刺激法对陕北子长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研究.通过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处理方法对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确定了修复陕北石油污染土壤的最佳方案.修复过程中利用最大可能计数法(MPN)、PCR-琼脂糖电泳法、PCR-DGGE法分别测定了石油烃降解菌数目、催化基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石油污染土壤不同生物处理修复效果为:生物刺激(加入N、P营养物质)生物强化(投加降解菌)其他.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与可降解石油烃的催化基因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修复过程中土壤中的石油烃和烷烃降解菌数量显著多于多环芳烃降解菌数量,投加外源降解菌SZ-1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修复石油土壤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变化.  相似文献   
996.
《绿色视野》2011,(6):7-8
"教育不是万能的,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中,有百分之一的学生是环保主义者,这也是教育的功德。生态创建只要尽力了,也许就会功在千秋。"今年65岁的肖  相似文献   
997.
2011年4月20日,"《绿色之星》2011年工作研讨会暨生物柴油评价技术要求发布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此次会议有来自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青岛市环境保护局有关部门、各省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绿色之星》品牌创建工作办公室、获证企业和新闻媒体等约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环保产业》2011,(12):62-62
由安美特(中国)化学有限公司开发的绿色电镀技术系统,适用于一般电镀生产线。主要技术内容(1)生化除油化学品及其辅助过滤设备:化学品中细小的微生物将复杂的有机分子分解成简单而无毒害  相似文献   
999.
《中国环保产业》2011,(4):13-29
一、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及水体修复技术 1.A^2/O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技术内容:该技术采用分离池型的反应池,单独设立缺氧池(除磷时还应没厌氧池)及好氧池,并采取内部循环的混合液回流、鼓风微孔曝气或射流曝气方式。COD去除率大于85%,BOD;去除率大于95%,氨氮去除率大于90%,总氮去除率大于75%,SS去除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1000.
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是当前我国城市土地重新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本文介绍了一套可应于多种类型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装置—污染土壤复合式物化与生物处理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原理、工艺配置、运行控制以及典型工艺过程等方面。与国内外其它同类土壤修复装置相比,该装置具有适用面广、修复效果良好、修复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