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52篇
安全科学   340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581篇
综合类   1675篇
基础理论   218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100篇
社会与环境   388篇
灾害及防治   19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乌鲁木齐市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冬季采暖期空气污染,从主客观二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结合“十一五”和2020年环境保护目标,从7个方面分析论述了解决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的途径,使多年困扰乌鲁木齐市的空气污染问题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9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由于碳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深度触及了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为此。在测算我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大地区的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分析三大地区碳排放的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碳排放量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最少。并且从碳排放的增长速度上看.东部地区增速最快,中部最慢;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三大地区生产总值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而解释它们之间碳排放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针对上述的研究结论提出减少我国碳排放的政策建议。以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地震应急地区系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砚  苏桂武  聂高众 《灾害学》2008,23(1):140-144
首先探讨了地震应急地区系数的概念,认为地震应急地区系数是描述各地区在遭受同等强度地震打击时,所表现出来的应急紧迫性、应急重要性和应急救援强度的大小的指标;然后提取了影响地震应急地区系数的因素;继而建立了地区系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最后,以地市级行政单元为例,计算出全国各地市的地区系数,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市地区系数的地域差异明显,东南部地区明显高于西北部地区;高值主要集中于华北平原、东南沿海和四川盆地等地区的地市。  相似文献   
994.
保险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风险转移、风险担保和风险控制的重要职责,保险公司亦成为政府推动灾害综合风险管理发展的得力助手,但保险公司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高风险。为了给保险公司在承保业务时提供科学的风险防范指导,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基于Hoovering改进模型,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对企业通过投保行为转移给保险公司的脆弱性进行了研究和评估。选择湖南省长沙市为研究区,利用湖南省人民保险公司的业务数据库,对该地区水灾转移脆弱性的分布状况进行了重点研究。并且,利用构建的网络模型,对保险公司的承保决策进行风险防范的应用指导。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雨花区的投保企业给公司带来的水灾脆弱性整体水平最高,其次是芙蓉区。  相似文献   
995.
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地区是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和国际重要湿地,在粮食安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改善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鄱阳湖地区暴雨、洪涝、地质灾害、雷电、风雹、高温、冻害、病虫害等各种气象及相关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鄱阳湖地区气象卫星、天气雷达、高空探测、地面观测、雷电探测、大气成分与生态监测等多种实时监测技术手段进行了集成,建立了天、空、地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综合观测系统。该系统可对环境系统中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多种要素和变量进行动态观测,获得生态环境和气象灾害等指标的三维立体监测信息,为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和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提供科学的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台风灾情动态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沿海地区作为人口聚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区域和战略中心,台风带来的损失往往是惨重和致命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台风突发强度、频度和广度的不断增长,灾后救援工作显得格外重要,亟待开展灾情信息快速获取与动态评估研究。该领域目前主要探讨的问题为:台风灾情信息的遥感数据来源;基于遥感影像的灾情评估方法;台风灾情表征指标与评估模型;台风灾害风险综合管理等。在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目前应集中开展的研究为:以我国沿海地区典型台风为剖析对象,构建台风多尺度灾情表征指标体系和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台风灾情动态评估模型;集成开发遥感-地理信息系统(RS-GIS)灾情动态评估工具集;探讨台风灾情信息共享与分布式管理机制。这不但能实现受灾地区灾情快速评估与制图,而且能为我国沿海地区台风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利用效率问题。由于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水资源利用方式等诸多变量的不同,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研究探讨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可能途径。也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统筹区域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收敛趋势明显,而东部地区不存在收敛趋势: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区域差异的最重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缩小这种区域差异状况。  相似文献   
998.
山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首先要对发展状态进行评估。该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探索建立表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市为例,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山东省各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找出各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为推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与区域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忽视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导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为加快出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节约资源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合理规划和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99.
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企业绿色竞争力测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来评估企业绿色竞争力是有效培育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前提和依据.该文通过构建熵权模糊评价模型,以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为依据.对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4个重污染行业的144家上市公司的绿色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评和比较分析.测评结果显示:两地区企业绿色竞争力状况总体水平相当,且都有待提高;两地区行业绿色竞争力平均水平排序相同;长三角地区内部企业绿色竞争力两极分化程度大于环渤海地区.讨论认为:由于两地区的产业政策、环境管理协调、政府政策执行力度等较为一致.而出现企业绿色竞争力状况趋同的现象.但是,环渤海地区的科学发展具有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1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过程出现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由于人口与产业不断集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加大,道路网密度增加,开发区扩大,使得城市空间迭加扩展,造成了严重的水土资源利用失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使本地区城市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以长江下游地区为例,对本区城市化过程中有关水土资源环境恶化、水污染增加、土地资源流失,以及城镇化速度过快的情况,作了深入分析论证,同时对长江下游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了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措施,特别是对如何加强长三角地区水质环境的整治提出了4点切实可行的办法与措施,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