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6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1526篇
安全科学   188篇
废物处理   153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3130篇
基础理论   466篇
污染及防治   713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改善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水产养殖废水中氮磷和抗生素的处理效果,本文以人工模拟含磺胺甲噁唑(SMX)、磺胺嘧啶(SDZ)、恩诺沙星(ENR)和环丙沙星(CIP)的水产养殖废水为处理对象,以不同热解温度下(400,500,600,700℃)制备的生物炭(BC)分别作为不同BAF的填料(编号依次为2#~5#),研究了其对BAF启动运行过程中COD、氨氮、TN、TP和4种抗生素的去除效能影响,同时以传统沸石填料的BAF作为对照组(编号1#).利用多种测试手段解析了反应器稳定运行典型周期内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和电子传递系统活性(ETSA),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各反应器内关键微生物种群组成.结果表明,与传统BAF相比,BC作为填料强化了2#~5#BAFs对废水中氮、磷及抗生素等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并且高温热解的BC更有利于各污染物的去除;反应器内微生物EPS含量和PN/PS值均高于对照组,且随BC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ETSA与BC的热解温度呈负相关,但以BC作填料的2#~5#BAFs内ETSA均高于1#BAF (对照组),BC填料增加了BAF内的电子...  相似文献   
992.
对剩余污泥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实现污泥中有机质和磷的释放并最终回收利用,而pH是影响厌氧发酵过程的重要因子。为研究pH对厌氧发酵中磷与有机物释放的影响,采用批次实验研究了pH分别为3、5、7、9、10、11时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磷和有机物的释放与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pH下,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发生着有机物与不同形态磷的迁移与转化,酸性和碱性环境下的厌氧发酵液成分的三维荧光结构不同。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泥相钙结合态磷(AP)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液相磷,有机磷(OP)和大部分铁/铝结合态磷(NAIP)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液相磷;其中, pH为11时,污泥发酵液中磷含量最高。污泥发酵类型为丁酸型发酵,发酵产物以异丁酸为主,其次是正戊酸和乙酸。pH为10时,发酵液中的蛋白质与多糖的总量、挥发性有机酸(VFAs)浓度最高,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类蛋白和类腐殖酸降解,利于VFAs的积累。  相似文献   
993.
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并实现出水稳定达标,采用中试规模生物絮凝-AAAO工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并模拟生物絮凝污泥厌氧消化所产生的碳源,用于强化反硝化除磷菌(DPAO)驯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絮凝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平均去除率可达67.23%、 27%与68.93%。将模拟厌氧消化后产生的碳源投加至厌氧池促进DPAO的驯化后,AAAO系统对COD、TN和TP去除率分别提升31.53%、37.67%和26.37%,反硝化吸磷率最高可达62.97%,二沉池出水COD、TN均满足一级A出水标准,TP可低于0.30 mg·L-1。生物絮凝-AAA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较好,可为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运行奠定基础并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997.
陈玉强  张胜寒 《化工环保》2018,38(2):185-190
采用高分子除氯剂吸附水中的氯离子,考察了除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竞争离子等对氯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除氯剂投加量增加,氯离子去除率不断提高;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化学吸附可能是氯离子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Elovich模型表明除氯剂表面吸附的氯离子存在非均相扩散的吸附-脱附过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结合热力学计算表明该过程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吸热熵增的化学吸附过程,温度越高自发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998.
设计制作了悬挂氯化铁改性颗粒椰壳活性炭(以下简称铁改性活性炭)的美人蕉(Canna indica)浮床,利用自制聚氯乙烯(PVC)水槽,研究了该浮床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对3.0、5.0mg/L含氟水的处理效果,并与未悬挂铁改性活性炭的美人蕉浮床进行除氟效果对比。结果表明,未悬挂铁改性活性炭的美人蕉浮床对3.0mg/L含氟水的氟去除率最高仅为9.4%。悬挂铁改性活性炭的美人蕉浮床在较长HRT(4.5d)下对3.0mg/L含氟水具有较好去除效果,水槽出水氟质量浓度最低可降至0.8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1.0mg/L),氟去除率最高可达77.5%。由于受铁改性活性炭对氟离子吸附容量的影响,悬挂铁改性活性炭的美人蕉浮床在较短HRT(1.8d)下对5.0mg/L含氟水处理效果不理想,水槽出水氟质量浓度最低仅降至1.9mg/L,未达到GB 3838—2002Ⅴ类标准(≤1.5mg/L),氟离子去除率最高为58.0%。  相似文献   
999.
将伊乐藻以直接抛掷、直接扦插和断枝抛掷3种方式种植,测定其上覆水TP、DO、pH和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结果表明:(1)实验结束(120d)时,直接抛掷、直接扦插和断枝抛掷处理组的的生物量分别增加69.14、50.32、46.15g,从长期来看,直接抛掷最有利于伊乐藻生物量的增长。(2)实验结束时,直接抛掷、直接扦插和断枝抛掷处理组的沉积物中TP分别下降了8.90%、7.30%、5.40%;无机磷分别下降了11.80%、8.20%、6.60%;有机磷分别下降了7.47%、6.46%、2.65%;NaOH提取态磷分别下降了19.90%、17.20%、11.70%;HCl提取态磷分别下降了4.12%、3.47%、2.83%。直接抛掷种植伊乐藻对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去除效果最好。(3)上覆水TP与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呈正相关,说明沉积物中的磷是上覆水中磷的重要来源;上覆水TP和沉积物各形态磷均与伊乐藻生物量呈负相关,说明伊乐藻可以有效去除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的磷;DO和pH与生物量呈正相关,而与上覆水TP和沉积物各形态磷呈负相关,说明上覆水DO和pH主要受伊乐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蠕虫捕食是实现污泥减量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具有高效和环保的优点。为了考察蠕虫捕食对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2O-MBR)与蠕虫床耦合系统,并以传统的A~2O-MBR、A~2O-MBR-空白蠕虫床耦合系统为对照,3组系统同时稳定运行120 d,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反应器的微生物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2O-MBR-蠕虫床系统微生物丰度变大,多样性降低,有效促进了优势菌的富集;耦合系统中脱氮除磷功能菌得到强化,其中反硝化除磷菌比例达12.71%,使脱氮与除磷过程相互协同,蠕虫床的耦合提高了A~2O-MBR系统脱氮除磷效能。以上研究结果为蠕虫捕食技术在污泥减量与污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