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浅析温室效应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近年来人口激增、人类活动频繁,矿物燃料用量猛增,再加上森林植被破坏,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不断增加,造成了温室效应加剧,将会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给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等多方面带来影响。只有设法减少燃料的使用量,开发新能源,广泛植树造林,禁止砍伐森林,有效地控制人口,才能减缓温室效应的加剧。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构建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生态模拟系统,研究CO2驱动海洋酸化对大型海藻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的影响。7天实验结果显示,大气CO2浓度由正常387 mg/L左右升高至500 mg/L,促进角叉菜生长,实验系统中角叉菜生物量增加量和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比对照系统的高出47.5%和47.9%;当CO2浓度升高至600 mg/L和800 mg/L,反而抑制角叉菜生长,实验期间实验系统中角叉菜生物量增加量和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比对照系统的降低13.2%和13.5%(600 mg/L)、12.9%和13.3%(800 mg/L)。实验系统中,角叉菜的叶绿素a含量随CO2浓度升高逐渐降低,实验结束时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实验初始时的97.0%(P<0.05)(387 mg/L)、88.9%(500 mg/L)、82.9%(600 mg/L)和75.9%(800 mg/L);角叉菜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随CO2浓度升高逐渐增加,实验结束时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实验初始时的99.8%(P<0.05)(387 mg/L)、120.1%(500 mg/L)、131.9%(600 mg/L)和162.7%(800 mg/L)。研究表明大型红藻角叉菜通过减少合成叶绿素a以降低光合作用、增加合成类胡萝卜素以加强保护海藻细胞的方式适应海洋酸化;角叉菜生长受到大气CO2浓度升高致使海水中无机碳源增加和驱动海洋酸化正负两方面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大连市饮用水中多环芳烃的概率致癌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水平及其致癌风险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考察了大连市饮用水中14种典型PAHs的质量浓度,并应用概率致癌风险分析方法评价饮用水中PAHs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人群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饮用水中基于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为3.6 ng/L,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对儿童和青年,饮用水中PAHs引起的累积概率为90%的致癌风险分别为6.2×10-7和7.4 ×10-7,低于美国环保局建议的致癌风险值10-6,且性别间的差异很小;对成年人,累积概率为90%的致癌风险为1.7×10-6,饮用水中PAHs对成年人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并且女性大于男性.同时分析了影响概率致癌风险评价的主要因素,其中饮用水中PAHs毒性当量的变化对致癌风险评价结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以研究清除养殖海水中营养盐的技术方法为目的,借助微藻吸收海水中无机盐的属性和海绵泵入海水从中阻留消化微藻的能力,设计了潮间带海绵间接清除海水中营养盐的方法,即先用小球藻吸收海水中无机N、P营养盐,然后放入海绵用于阻留消化海水中的微藻,接着取出海绵以保持小球藻继续吸收无机N、P营养盐。在灭菌海水和养殖海水的体系(5 L)中,微藻初始密度分别为81×104/mL和77×104/mL、放入海绵的生物量约40 g(鲜重),在保持水体中小球藻密度与接种密度相同水平条件下,海水中无机N、P营养盐浓度分别减少约60%和90%,海绵生物量增加约5%~7%。繁茂膜海绵间接清除海水中无机N、P营养盐的技术方法在封闭海水养殖体系和工厂化海水养殖体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石油破乳剂DPA2 0 3 1为絮凝剂、活性白土为吸附剂 ,经絮凝、吸附再生处理了废柴油。考察了影响絮凝、吸附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絮凝条件 :温度 80℃、混合时间 45min、10 0g废柴油所需石油破乳剂 2 g ;净化油收率 82 %、透光率 3 9 5 %。最佳吸附条件 :每 10 0 g净化油活性白土用量 15g、硅酸钠 3 g、温度 75℃、时间 40min ;精制油收率 89%、透光率 83 %。精制油的一些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酰胺类化合物,采用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环境空气中的酰胺类化合物,吸收液经0.22μm膜过滤后,经C18色谱柱分离,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的检出限分别为0.04μg/m3、0.000 2 mg/m3、0.000 2mg/m3(10 ml吸收液,采集15 L环境空气样品计)。高、中、低三种浓度三种酰胺类化合物的回收率区间为70.8%~90.2%,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小于9.6%。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环境空气中酰胺类化合物的快速、准确监测。  相似文献   
10.
以石油破乳剂DPA2031为絮凝剂、活性白土为吸附剂,经絮凝、吸附再生处理了废柴油。考察了影响絮凝、吸附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絮凝条件:温度80℃、混合时间45min、100g废柴油所需石油破乳剂2g;净化油收率82%、透光率39.5%。最佳吸附条件:每100g净化油活性白土用量15g、硅酸钠3g、温度75℃、时间40min;精制油收率89%、透光率83%。精制油的一些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