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1前言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是中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通江达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化率高。在复杂变化环境下,洪涝、水资源供给、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如1999年太湖流域性强暴雨洪涝灾害,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引发无锡等城市供水危机,2015年上海市、南京市、常州市等城市暴雨洪涝,均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平原河网区城市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一个亟  相似文献   
2.
利用雷达探测技术,以绑有水葫芦的标准泡沫板为目标物,系统研究了水浮植物雷达对水葫芦目标识别能力、探测范围以及距离、面积、速度测量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水浮植物雷达可以区分水面、墙体以及水葫芦,径向探测距离为37~114.5 m,不同径向距离的平均测距误差均在0.6%以内。在雷达3°/s扇扫速度小范围扇扫模式下,远距离比近距离面积测量平均误差高26.99%;同一距离,12°/s比3°/s扇扫速度的面积测量平均误差低12.13%。另外,在0.1~1.0 m/s的目标速度测量范围内,雷达对水葫芦的测速均方误差百分比不超过8%。  相似文献   
3.
景观类型与景观格局演变对洪泽湖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Landsat序列遥感影像数据解译进行了景观类型分类,分析了2008—2018年洪泽湖16个监测点位水质数据变化特征,从流域尺度研究了景观类型和景观格局演变对湖区水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洪泽湖区主要水质风险指标为总氮(TN)和总磷(TP),淮安南区域TN和TP浓度较高.2000年之前洪泽湖流域内景观类型主要为旱地(43.3%),2000年后主要景观类型逐渐转变为水田(37.7%)和建设用地(23.6%).建设用地、水田、入湖河流、围圩和围网养殖面积与湖区TN和T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林地和草地面积与TN和T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围圩养殖面积对TN浓度变异解释度最高,建设用地面积对TP浓度变异解释度最高,分别为47.6%和43.2%.近20年洪泽湖流域景观破碎度增大,斑块密度指数(PD)和蔓延度指数(CONTAG)与湖区TN、T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建设用地、围网和围圩养殖面积增加以及景观破碎化增强与湖区TN和TP浓度上升密切相关.减少围圩和围网养殖的面积比例,控制建设用地和水田规模,降低生态空间景观破碎度,是维护和修复洪泽湖水质安全和水生态健康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立项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有31个项目获批立项。由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流域雨洪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及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16YFC0400900)名列其中,王银堂教授级高工担任该项目负责人。项目国拔经费为3500万元,实施周期为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且水资源时程分配不均匀,降水和河川径流60%以上集中在汛期,雨洪利用在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一直占有极其重  相似文献   
5.
正一、研究目标水库大坝是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为突破大坝深水安全保障技术壁垒,攻克非常规条件下大坝溃决早期预警与应急处置技术瓶颈,整体提升重大水利工程大坝安全保障科技水平,项目拟针对非常规条件下大坝性能演化与灾变机理、极端条件下大坝安全诊断和风险控制理论与方法、深水环境下的大坝安全保障体系等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大坝深水检测修补加固技术和装备、极端条件下大坝失事早期预警与应急处置等关  相似文献   
6.
低温季节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尾水深度处理中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人工湿地工作效率和作用机制在低温环境下与在适温条件下存在较大差别,为探究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与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在低温季节进行污水深度处理的效用与机制差异,构建了两组潜流人工湿地,分析其在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对有机物、总氮(TN)和总磷(TP)的净化效果,考察了湿地基质表面、植物根际微生物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在37.50~80.00 mg·L-1之间,总氮和总磷浓度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内,以2 m3·d-1流量连续运行工况下:①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均表现出稳定的有机物降解能力,且对有机负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②补充碳源可显著提升潜流人工湿地的去氮效率,添加碳源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TN平均去除率高达76.01%,垂直潜流人工湿地TN平均去除率达到71.69%,但碳源的添加对磷的去除无明显影响,并且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效果提升更显著;③分析两种类型湿地基质和植物根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现,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在两类湿地样品中均表现为优势菌门,两种湿地基质表面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差异大于植物根际样品,嗜氢菌属(Hydrogenophaga)、丹毒丝菌属(Erysipelothrix)和戴沃斯菌属(Devosia)对微生物群落差异贡献度最高;整体而言,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和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高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7.
频繁的水动力扰动是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太湖的一个重要环境特征;氨基酸作为易被生物利用的碳氮源,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组分之一,影响着湖泊中生源要素循环。因此,研究台风过程中藻类富集区氨基酸浓度和组分的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于2015年7月9-14日台风"灿鸿"经过太湖期间,测定了风速、风向、理化指标以及沉积物氨基酸(SAA)、水体中颗粒态氨基酸(PAA)和溶解态氨基酸(DAA)浓度及组成,分析了水体和沉积物中氨基酸浓度、组分和形态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SAA浓度在台风期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DAA浓度在台风期浓度较低,在2.97-3.40μmol·L~(-1)之间,而在台风后迅速增至7.36μmol·L~(-1)。在台风期,表层和底层PAA浓度分别从7.98μmol·L~(-1)和7.03μmol·L~(-1)增加至109.00μmol·L~(-1)和66.00μmol·L~(-1);在台风后期随着蓝藻水华的爆发,表层和底层PAA浓度分别增加到588.28μmol·L~(-1)和246.63μmol·L~(-1)。台风过程氨基酸组分以GLY(甘氨酸)和ALA(丙氨酸)为主,组分变化主要受到台风后期蓝藻水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台风过程中太湖藻类富集区氨基酸的变化先由沉积物再悬浮释放,随后为沉积物、其他湖区蓝藻迁入和自身降解特性等因素共同影响导致。  相似文献   
8.
9.
蓝藻中高丰度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对太湖周边居民健康具有潜在威胁.以太湖5个水源地作为研究区域,测定分析了八大类21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着重探究了各类抗生素抗性基因之间的相关性,重点阐述了抗生素抗性基因与蓝藻水华、温度的响应关系,并分析了抗生素抗性基因不同丰度水平的风险性.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多类抗生素抗性基因普遍存在.丰水期,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相对丰度水平最高;渔阳山水源地(S5点位)抗生素抗性基因总丰度最高,沙渚水源地(S1点位)最低.枯水期,质粒表征类和磺胺类抗性基因总相对丰度水平最高;沙渚水源地(S1点位)抗生素抗性基因总相对丰度水平最高,锡东水源地(S2点位)次之,渔阳山水源地(S5)最低.int I1与17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具有显著的相关性.tetM和strA相对丰度水平与蓝藻水华程度呈正相关,sul1和tetB相对丰度水平与蓝藻密度呈负相关关系.tetD、tetK、tetM、strA、mphA、blaTEM、acrA相对丰度水平与温度呈正相关,intI1、sul 1、tetB、ereA相对丰度水平与温度呈负相关.丰水期所有点位抗生素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淡水体中抗生素耐药菌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广泛分布和快速传播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健康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围绕淡水环境中ARGs的主要来源、多介质分布、转移机制及ARGs与微生物群落的互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文综述了医疗废水、污水处理厂尾水和养殖废水作为淡水环境中ARGs主要来源的关键作用,分析了国内外淡水环境中ARGs多介质分布和归趋特征,阐明了淡水环境中ARGs传播扩散途径和归趋影响因子,归纳了ARGs风险形成机制与评价方法,提出了未来关于淡水环境中ARGs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以期为ARGs环境与健康风险管控提供参考.目前关于ARGs产生过程与归趋特性的认识仍相对局限,ARGs在水生食物链中动态归趋特征、传播扩散过程和暴露风险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亟待加强,淡水环境ARGs生态健康风险的系统评估方法也需尽快建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