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25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河口地区是遭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密集的人口、繁荣的经济使得河口城市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威胁制定相应的适应策略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和新奥尔良、日本东京、加拿大温哥华等国际重要河口城市已经制定了详尽的适应气候变化策略,其中有很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我国的河口城市学  相似文献   
2.
正谁能长寿,谁将短命?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与被称作"超级基因"的复杂的脱氧核糖核酸有关。"超级基因"的免疫功能目前,科学界对超级基因最感兴趣的,是它在免疫方面起的作用。斯奈尔是第一个描述超级基因的人。他给它起了一个正式的名称:主组织适应复合体。他说:"超级基  相似文献   
3.
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方式之一,适应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是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关键内容。在不同层面建立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构建不同部门或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体系是我国实现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途径。本文解析了"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的内涵,即不同适应主体和部门对各种适应技术进行选择、优化、配置,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优势互补的、匹配的有机体系,从而使适应技术体系的整体功能发生质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集成创新可以使适应气候变化不同主体或部门的资源、技术、能力等实现重新组合并且优化,进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效果。提出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集成创新机制,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整合集成机制、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科技创新机制、适应气候变化主体的组织机制、适应气候变化部门的协同合作机制,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整合是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实现集成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是适应技术创新研发的主体力量,组织机制是实现集成创新的体制基础,协同是实现适应技术集成创新的关键保障,资金机制是集成创新的物质基础。最后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体系需要充分发挥集成创新的力量,从不同层面的适应主体的组织机制开始,充分整合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发挥不同适应部门的协同机制,建立完善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机制,同时合理利用资金机制,从而建立完善的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野骆驼是世界上骆驼科真驼属唯存的野生种,目前全世界只分布在我国新疆和蒙古国的中蒙边境地区,在世界上仅存730~880头左右,是比大熊猫更为珍稀的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野骆驼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气候十分干旱,荒漠化十分严重,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空气非常干燥,日夜温差极大。分布区的植物也非常稀少,没有淡水,只有零星散布的又苦又咸的盐泉,大部分地区寸草不生,只有在盐泉附近长着稀稀拉拉的盐生草、沙拐枣、骆驼刺等。野骆驼能在严酷的荒漠半荒漠地区生活,对恶劣气候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具有耐饥渴抗风暴等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是动物界中任何一种动物无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中国政府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意味着适应气候变化已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本研究基于对我国生态功能保护区适应气候变化上存在的资金支持、工程实施机制、产业机构等问题的现状和成因分析,就生态功能保护区适应气候变化提出了建议:一是建立稳定的生态功能保护区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渠道;二是提高适应与经济增长、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有利于适应气候变化的产业调整;三是提高生态功能保护区适应政策的主流化程度和针对性;四是提高生态功能保护区居民的自适应和主动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扈海鹂 《绿叶》2010,(11):28-34
改革开放30余年来,社会结构的巨变和快速的生活方式转型给个人、阶层带来了文化中断与冲突感,产生了心灵痛苦和文化适应上的被动性问题。生活方式转型的主动性对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展的东方大国,意味着全球视野、综合判断力、民族发展的厚重感,它需要文化的自觉。因此,对于生活方式的转型我们要进行主动的人文思考,做好文化设计,完善制度安排。今天我们依然面对快速发展导致的心智不足的漏洞,生活方式转型的主动性也依赖于我们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准、人文精神能在多大程度上补足我们新的漏洞。  相似文献   
7.
观点     
《绿叶》2012,(2):116-118
野生动物保护法,它大可以修改,因为它的宗旨就是利用,而且最明确地把野生动物看作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这是不对的。没有一种动物是人创造出来的,没有一种动物是为了当人的奴隶。所以在活熊取胆这样的事情上,不是一个局部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必须要思考,我们再不能这样来对待其他的动物了。这个根本的错误到了一个必须结束它的时代,在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8.
跨过温饱线后,物质的极大丰裕未必一定给我们带来快乐,因为没有本能驱动我们返回适度的范围。适应与期待可以解释不同领域幸福感的变化,但暴露出现代消费社会的问题梗结:我们对一些尚未满足的基础欲望重视不足,而对一些已经充分满足了的欲望还在无休止地填充。温饱线上收入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不会持久地提高生活的满意度。转变生活方式,在财富增长的同时妥善地使用它,才可以增加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郑艳  李惠民 《环境保护》2020,48(13):8-16
人居环境系统是由人类居住区及其周边环境组成的"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气候变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体系、基础设施和人体健康三个领域。本文提出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引入人居环境科学,将人居环境视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给人居环境系统带来的新风险,如复合型风险、关键风险、突现风险、系统性风险等。其次,将人居环境系统区分为:建筑基础设施、生命线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四个子系统,分别论述各子系统提升气候适应性的具体途径。最后,基于系统治理理念,从城乡协同、试点建设协同、多主体协同等不同视角,提出人居环境的协同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顾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bA)应用实践与研究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EbA南南合作的经验与启示,提出把握新机遇强化EbA南南合作的重要性,建议加强国内EbA实践经验的梳理和整合,为EbA南南合作提供技术支持;丰富EbA南南合作形式,支持气候变化适应领域谈判;强化多边合作机制,推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