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超高压联网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电缆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采用标准实验方法,研究电缆绝缘油对8种占据不同生态位的海洋生物(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eri)、卤虫(Artemia sp.)、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裸项栉鰕虎鱼(Ctenogobius gymnauchen)、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急性毒性,同时进行了电缆绝缘油对裸项栉鰕虎鱼14 d延长毒性实验和电缆绝缘油对蒙古裸腹溞的慢性毒性。结果表明,电缆绝缘油在50%饱和溶解浓度下未对费氏弧菌产生明显的发光抑制作用;对牟氏角毛藻、凡纳滨对虾、裸项栉鰕虎鱼、双齿围沙蚕和菲律宾蛤仔等5种生物未表现出急性毒性影响,其LC50均大于饱和浓度;对卤虫的96 h-LC50为17.07%,LOEC为12.5%,NOEC为6.25%;对蒙古裸腹溞96 h-LC50为29.75%,LOEC为25.0%,NOEC为12.5%;电缆绝缘油对卤虫和蒙古裸腹溞有剧毒。对裸项栉鰕虎鱼成鱼14 d延长毒性LC50大于500 000 mg·L~(-1);对蒙古裸腹溞母溞存活数的NOEC为625μg·L~(-1),LOEC为1 250μg·L~(-1);对母溞存活期的NOEC为312μg·L~(-1),LOEC为625μg·L~(-1);对产胎数的NOEC为625μg·L~(-1),LOEC为1 250μg·L~(-1);对产幼溞数的NOEC为625μg·L~(-1),LOEC为1 250μg·L~(-1)。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形态特征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危害,于2012年5月在珠江口海域采集2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对6种重金属(Cr、Cu、Zn、As、Cd、Pb)的含量、形态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改进BCR提取法分析重金属赋存形态,并运用酸提取态百分含量风险评估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呈现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西岸的浓度普遍高于东岸区域,重金属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虎门、磨刀门、鸡啼门附近,陆源人为污染影响明显;重金属赋存形态中Cr、Cu、Zn、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Cd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各重金属非残渣态所占比例以Cd最高,表明Cd的迁移性最强;以酸提取态百分含量为依据进行的珠江口沉积物重金属的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虽然Cd的绝对含量不高,但其潜在危害等级为高风险,其余重金属为中-低-无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3.
太湖中颗粒有机碳对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1年5期太湖现场测量数据和室内分析数据,通过建立ρ(POC)(POC为颗粒有机碳)与ap(λ)(颗粒物吸收系数)、bbp(510)(总颗粒物的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关系,评价了POC对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太湖水体ρ(POC)时空变化显著,各期样品平均值在1 558.06~5 281.09 mg/m3之间变化. ρ(POC)与ap(λ)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在浮游植物色素强烈吸收的波段(605~700 nm),各期数据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但ρ(POC)与bbp(510)的相关性较差(R2=0.04, P=0.02). 进一步分析ρ(POC)对颗粒物的色素部分和非色素部分的影响发现,ρ(POC)与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aph(665)〕的相关性很好(R2=0.82),而与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相关性较差. ρ(NPOC)(NPOC为非有机碳颗粒物)与bbp(510)的相关性较好(R2>0.60),说明太湖水体POC对浮游植物色素的吸光特性有重要影响,而NPOC影响了水体的后向散射特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倾倒区海域沉积物,产品码头和原油码头的疏浚物的有机碳同位素,分析来自不同区域的样品同位素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各区域碳同位素值有较大的差别。倾倒区有机碳同位素在-22.95‰~-23.05‰之内变化;产品码头疏浚物有机碳同位素在-25.20‰~-23.50‰;原油码头疏浚物碳同位素在-22.35‰~-21.89‰。通过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可以界定悬沙大致扩散范围。经混合配比实验,得到碳同位素组成与配比系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可推算倾倒活动中各码头的倾倒量。  相似文献   
5.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和发展,将项目后评价的思想引入项目环境管理体系,发展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目前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探索阶段。文章论述了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的概念、作用和评价原则及其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对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影响后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北部湾油田开发工程作为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用HPGe-γ谱分析方法测定了阳江核电海域表层沉积物中238U、226Ra、210Pb、228Th、228Ra、40K、137Cs、134Cs、110mAg、58Co和60Co共11种核素的比活度,238U、226Ra、210Pb、228Th、228Ra、40K、137Cs等7种核素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分别为75.2~102.0、32.6~38.6、86.9~148、54.3~71.3、40.9~70.6、580~660和 < 0.16~3.82 Bq/kg干重,平均值分别为82.4±5.2、35.5±2.0、121.7±14、60.2±3.1、57.1±3.1、621±29和2.21±0.31 Bq/kg干重,134Cs、110mAg、58Co和60Co等4种核素的比活度均低于检测限。沉积物中226Ra/238U、210Pb/226Ra和228Th/228Ra比值的范围分别为0.35~0.48,2.63~4.17和0.96~1.36,平均值分别为0.43、3.43和1.06。结果显示,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210Pb相对于226Ra过剩,226Ra相对于238U亏损,而228Th与228Ra基本平衡;沉积物中γ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与粒度分布、离岸距离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洋核事故应急监测与环境评价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滨海核电站/核设施事故泄漏、跨界输入的外源性核污染、海上移动/航空飞行器核设施的事故等三大核污染源的威胁,深入剖析我国海洋核事故应急工作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某些看法或建议,以期待为完善海洋核事故应急监测评价及应急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疏浚物海洋倾倒区环境管理要求,提出疏浚物倾倒总量控制方法.将倾倒容量定义为在倾倒区及邻近海域产生的短期污染物和残留的长期污染物浓度不超过足以引起不能接受的生态环境后果的倾倒速率,并以悬浮物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作为计算倾倒区环境容量的依据,采用响应系数场计算倾倒区海洋环境容量.在倾倒容量计算的基础上,确定倾倒区日...  相似文献   
9.
依据1989~2005年间对内伶仃岛东南倾倒区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倾倒区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变化特征,探讨了长期倾倒疏浚物对该倾倒区环境的影响。其环境变化特征为:①倾倒区内淤积严重,水深持续变浅;②海水质量呈下降趋势,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是无机氮和无机磷;③表层沉积物质量好转,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各污染物平均含量均比周围海域低;④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主要随季节变化,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比较丰富,群落结构较稳定,底栖生物优势类群更替明显,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变化大,倾倒区的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周围海域低,底栖生物体内部分污染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长期倾倒疏浚物对内伶仃岛东南倾倒区水深和底栖生物群落产生不利影响,但对表层沉积物质量和底栖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可能产生了一定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一个三维陆架海数值模式来预报近海潮流、COD和油类浓度的对流扩散,并应用于沿岸海区—茂名近海海域的工程前期数值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海区潮流的涨落与实测结果吻合;污染物在近海对流、扩散情形基本合理。这表明该模式可适合应用于河口、近岸等涉海海洋工程海域的流场及水质的三维数值预测,为相关的水动力环境要素和水质影响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