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该研究尚探讨沙尘暴期间 3种粒径范围微粒 PAHs浓度以了解沙尘粒子行为特性 ,其中 ,>PM1 0 粒子所含总PAHs浓度 ( PAHs)最高 ;若探讨 PAHs分子量 ( MW) ,MW<2 2 8与 MW >2 2 8之日夜比值 ( ADS/ Non- ADS) ,MW <2 2 8化合物 PM2 .5增加浓度比值最大 ,MW >2 2 8化合物则是 >PM1 0 粒子增幅较大 ,前者可能是沙尘暴期间夜间扩散不良导致PM2 .5中 PAHs浓度增高 ;后者则是白天有利于 >PM1 0 沙尘传输所造成。 PM2 .5- 1 0 粒子 PAHs( MW<2 2 8与 MW>2 2 8)物质比值趋近于 1( ADS PAHs浓度近似于 Non- ADS)可能是受 PAHs气 /固相平衡影响所致。而本研究籍由粒子中 PAHs分布( PAHs、MW)明显有助于解析沙尘粒子特性。  相似文献   
2.
台湾职业安全卫生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源自工业革命,于20世纪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国际劳工组织(ILO)于1919年成立之初,宣示“避免劳工因工作遭受职业性疾病与职业灾害是该组织重要任务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7年通过“公元2000年人人都健康”(Healthforallbytheyears2000)决议案,即以“国家主要社会目标,应保障并促进劳工在经济生产过程之健康无虑”为重要内涵。欧盟(EuropeanUnion)于1985年则将保护劳工健康置于共同法规首要决议的方案。台湾于1987年成立“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于1992年成立劳工安全卫生研究所。台湾“行政院”劳工委员会曾分阶段制订加强安全卫生方案,采用全方位安全卫生预防策略,使灾害率大幅降低,而这除了台湾就各行各业职业灾害状况采取重点监督检查,要求事业单位依法办理劳工安全卫生教育,改善设备发挥效果外,台湾推广的各项安全卫生制度,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次尝试以新颖筛选方法对台湾及大陆两岸当地微生物自然生态中,以非偶氮染料脱色作为优势筛选条件,以筛选出可有效电子传递于非偶氮染料RB198脱色的混菌,再进行优势纯化分离,以得到可对非偶氮染料具有强电子传递脱色能力的菌株。再藉此特性来研究其对偶氮染料电子传递生物脱色的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脱色测试及蛋白质电泳初步筛选出4种对非偶氮染料RB198具有较优异脱色能力的菌株,并进行16S rRNA分析,此4株纯菌分别为Microvirgula aerodenitrificans,Acinetobacter guillouiae,Pseudomonas sp.,Rahnella aquatilis。其中Rahnella aquatilis DX2b,Microvirgula aerodenitrificans SH7b为脱色新菌株,文章首度发表其具有脱色性能,对非偶氮染料RB198及偶氮染料RB160,OrangeⅠ有优异脱色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型两相分配式生物反应器(TPPB)和前期研究得到的高效苯酚降解菌对高盐废水中苯酚的降解进行研究,研究中确定煤油为反应系统的最佳有机溶剂,并考察了废水苯酚含量、废水盐度以及搅拌器搅拌速度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系统能正常降解苯酚含量为1 000~2 500 mg/L的高盐苯酚废水;反应系统在含盐量为100 g NaCl/L、搅拌速度为50 r/min的运行工况条件下,降解时间缩短为52 h,总酚去除率为20.58 mg/(L.h)。  相似文献   
5.
台湾西南部泥岩恶地,由于其特殊之土壤,地力流失消耗与区域微气候型态之间的因果循环,在水土保持与景观上形成不易植生绿化的地区及特殊之世界地形。泥岩地区之不同刺林林相之土壤,其林相皆伐后复层植被区土壤性质变异高于其它位置,而其它区之土壤理化性质在时间及空间上之变异不大,可明显区分林相不同之显著差异。不同林相对泥岩地浅层土壤(0~20cm)理化性质的差异,以植物营养元素与植生覆盖因子可充分说明(约占变异范围之62%)。泥岩试区区中移动性物质(交换性钙、钠与镁)明显较少出现在复层林相处区,而易出现于淋洗、冲蚀量较大之刺林相保留区与隔丛择伐区。长效性植物营养元素因子(pH值与有效性磷),因长时间之林相不同,使其较明显趋于复层林相区堆积,并影响地表植生之种类、分布与覆盖情形。0~20cm土壤性质的分布和离子间的移动特性有关,移动性高的钠、镁离子会在冲蚀量高之区域出现,20~40cm土壤性质的分布则和土壤中之母质与植生有关并与因素分析结果相似,其次为可移动性离子的影响,且应用地理统计印证土壤性质在空间之变化,其分布确实与不同林相位置有关,即植生营养元素(pH值、有效性磷)大都朝向复层植被区之趋势。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地表覆盖度与入侵植物数量两变量主要系透过第一个典型因素与第二个典型因素而影响到复层植被区之pH值、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6.
天然厌氧微生物氢发酵生产生物氢气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牛粪堆肥作为天然厌氧微生物菌种来源处理含蔗糖和淀粉的模拟有机废水,通过厌氧氢发酵产生生物氢气,同时使废水得到净化处理.在实验条件下,生物气中氢气浓度可达61%,产物中无甲烷气生成.以蔗糖为底物时,最佳初始pH值6.0,最大产氢能力为146mL/g;以淀粉为底物时,最佳初始pH值7.5,最大产氢能力为166mL/g,最佳底物浓度均为5g/L.模拟废水中COD去除率可达40%~60%.  相似文献   
7.
电影艺术自诞生起便是一门综合性强、影响力广且能够直观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门类,其具备着记录历史以及预测未来的功能.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部分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开始觉醒,并寄托于各类艺术展现出来.生态电影即是电影工作者在审视目前生态环境后所作出的艺术表达,虽然目前生态电影的历史不过几十年,但已然发展出多种叙事形态,表达出了...  相似文献   
8.
利用热重分析和流化床焚烧实验,考察了城市固体废弃物焚烧过程中碱金属对流化床物料的粘结失流特征及重金属迁移行为的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碱金属的存在会使城市固体废物的燃烧特性曲线向左偏移,促进城市固体废物在固定碳阶段的燃烧。同时,碱金属存在条件下,城市固体废物在挥发分析出阶段满足二维扩散g(α)=α+(1-α)ln(1-α)、三维球形扩散g(α)=[1-(1-α)~(1/3)]~2和三维扩散g(α)=[1/(1-α)~(1/3)-1]~2燃烧动力学方程;而在固定碳燃烧阶段满足的动力学函数为三维扩散g(α)=[1/(1-α)~(1/3)-1]~2和二阶化学反应g(α)=(1-α)~(-1)-1。流化床焚烧实验结果显示:碱金属的存在影响流化床的粘结失流时间。随着碱金属量的增加,粘结失流时间将会减少。此外,碱金属存在会促进Cr的排放,抑制Pb的排放,而对Cd的排放影响不大。随着温度的升高,重金属Pb和Cd的排放浓度也随之增加;在粘结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重金属Cr的排放浓度逐渐减少,这主要是由于粘结过程中重金属Cr被包覆或者吸附。  相似文献   
9.
羟基镧改性树脂的制备及其对氟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羟基镧改性D101树脂复合吸附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复合吸附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水溶液中氟离子(F~-)进行吸附研究,探讨了该复合吸附剂对F~-的吸附特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含氟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在25℃、F~-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吸附剂量为0.4 g/L、溶液pH=5时,F~-吸附量最大,为24.45 mg/g;复合吸附剂对F~-的吸附动力学数据遵循拟二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整个吸附反应为多级控制过程;复合吸附剂对F~-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在10℃、25℃和35℃下,吉布斯自由能(ΔGo)均小于0,焓变(ΔHo)大于0,熵变(ΔSo)大于0,表明该吸附反应为自发吸热熵增过程。采用羟基镧改性D101树脂复合吸附剂可以有效去除实际含氟废水中的氟化物,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也正是这群建设城市、创造财富的农民工,如今已成为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正在演变成为工人阶级的生力军,但他们基本处于在城市“立业”,但难以在城市“安居”的“半城镇化”状态。由于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而伴随身份差别,使得农民工成为城市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问题,特别是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能否突破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