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主要局限于水环境系统的单方面脆弱性研究,过于片面化,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质量、旱涝灾害、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脆弱性。根据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是系统状态受到系统压力引起的敏感性以及系统状态对系统压力的适应性响应的观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式构建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中客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利用联系数描述上述不确定性过程中差异度系数在[-1,1]上取值仍存在不确定性,为此,构造三角模糊数刻画差异度系数取值的不确定性,给出三角模糊联系数的基本形式,取置信水平得出置信区间联系数,采用期望-方差排序法对置信区间联系数进行决策分析,建立基于三角模糊联系数的系统综合决策模型。此模型用于安徽省水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的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等级介于[2.731 3.620]之间,脆弱性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降低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性,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火灾烟雾颗粒的消光效应对光声火灾检测带来的影响,以近红外激光为光源,结合波长调制技术和谐波检测技术对光声信号和颗粒消光系数进行了测量,并建立了火灾复合探测模型。利用棉绳阴燃、木材热解2组阴燃火实验以及正庚烷明火、木材明火2组明火实验进行了火灾模拟探测,并结合特定算法对结果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系统能较好地对实验产生的CO浓度和烟颗粒消光系数进行探测,且运行稳定,能够满足火灾预警需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化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合肥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合肥城市化与巢湖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合肥市产业结构对巢湖西半湖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在城市化发展初期,第二产业成为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近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水质改善的驱动力.因此,在合肥城市化进程中第二、三产业比重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与水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排水沟渠硝态氮吸收动力学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农业排水沟渠NO_3~--N吸收动态变化特征,选择溴化钠(Na Br)为保守示踪剂、硝酸钾(KNO3)为添加营养盐,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合肥地区某一源头溪流开展5次示踪试验,并以TASCC方法和Michaelis-Menten(M-M)方程模拟NO_3~--N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背景浓度条件下排水沟渠完全混合子渠段U_(amb)和V_(f-am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40~69.13μg·(m~2·s)~(-1)[均值为34.45μg·(m~2·s)-1]、0.07~0.43 mm·s~(-1)(均值为0.24 mm·s~(-1)),相应地Sw-amb变化范围为92.51~405.74 m(均值为199.06 m),明显小于排水沟渠长度(也就是2.5 km),表明沟渠具有较强的NO_3~--N滞留潜力.M-M方程较好地拟合了NO_3~--N吸收动力学特征,参数Umax变化范围为158~1 280μg·(m~2·s)~(-1)[均值为631.13μg·(m~2·s)~(-1)],Km变化范围为0.16~5.52 mg·L~(-1)(均值为1.46 mg·L~(-1)).相关分析表明,Sw-amb与NO_3~--Namb呈显著负相关、Uamb与NO_3~--Namb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它螺旋指标与NO_3~--N背景浓度的相关性均不明显;水文因素对NO_3~--N滞留影响也不显著,而沟渠槽道地貌特征指标Фw、ФA与大部分螺旋指标都呈显著相关性,表明槽道地貌特征对NO_3~--N滞留影响相对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2014年10月(秋季)和2015年4月(春季),针对巢湖二十埠河流域某一典型农业源头溪流水系统,就水塘、支流、干流和深潭等4种溪流构成模式,分别采集17、16、14和13份表层沉积物样.在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解析沉积物的磷形态及其季节性变化特征;并以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4种构成模式开展聚类分析和差异性分析;通过对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的计算和相关性分析,定量评估磷素释放风险,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溪流水系统沉积物TP含量变化范围为137.517~1 709.229 mg·kg-1,均值为532.245 mg·kg-1,各形态磷的平均含量高低排序为:IP(350.347 mg·kg-1)OP(167.333mg·kg-1)Fe/Al-P(78.869 mg·kg-1)Ca-P(56.343 mg·kg-1)Ex-P(6.609 mg·kg-1);2 4种构成模式中,各形态磷含量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深潭干流支流水塘;3秋季时干流和深潭聚为一类、支流和水塘为另一类,春季时则干流、支流和深潭归为同一类;4方差分析表明,秋季时溪流不同构成模式之间的差异性指标更多;5沉积物PSI变化范围为24.49~69.94(mg·L-1)·(100 g·μmol)-1,且春季低于秋季,说明春季的磷素释放风险更高一些;6 PSI与Ex-P、IP和p H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污水厂尾水排入对小河流养分滞留的影响,选择南淝河流域二十埠河上游污水厂尾水占主导的磨店小溪流为对象,根据野外示踪试验和模型模拟结果,利用养分螺旋指标定量评估溪流NH4+-N、NO3--N和SRP滞留潜力,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H4+-N和SRP的主流区一阶吸收系数(λ)较暂态存储区(λs)高1个数量级,而且两者的λλs数值大小颇为接近.Sw-NH4Sw-SRP和Sw-NO3平均值分别为12.71,14.09,7.48km,均远高于溪流总长度,意味着溪流已不具备氮磷养分的去除能力.NH4+-N和SRP吸收长度高于NO3--N,但其吸收速度却较NO3--N低,表明NO3--N滞留潜力相对较高.与该溪流上已有研究的比较,未发现污水厂尾水排入对溪流养分滞留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回归分析表明,水文条件是影响溪流氮磷滞留的重要因素,虽然Vf-SRP、U-SRP都与暂态存储显著相关(P<0.05),但NH4+-N、NO3--N吸收指标与其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中部省会城市大气污染的异同性及影响因素,基于中部省会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以AQI为代表指标对中部地区雾霾污染城市间异同性及分布特征进行识别,并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构建空气污染影响因素模型,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及2SLS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中部省会城市在多年经济的推动下,已逐渐呈现春秋适中,夏冬偏高的污染发展趋势,且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呈现倒U形趋势;2)五省省会城市除南昌外,其余四省省会空气污染表现出相似特征,尤以南京、合肥、武汉为甚,其显著性差异值达到0.964、0.879、0.915;3)中部地区跨区域雾霾污染在协同控制时,需要着重关注城市人口的变化趋势、新增建筑面积、工业排放的总量控制等方面,并将其纳入到雾霾污染协同控制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机理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是当前水问题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综合脆弱性和脆弱性分层面两方面需深入研究。论文通过对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形成过程的分析,从水资源自然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用水效率等方面,构建符合过程机理的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模型,旨在对脆弱性分层面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当联系分量系数取值具有峰值较宽的分布特征时,可能导致基于三角模糊数的联系数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差异度系数取值的特征,以标准阈值为参数构造差异度系数的梯形模糊数,提出基于梯形模糊数联系数的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安徽省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评价。应用结果表明,2001—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等级在3.611~2.493之间呈波动变化,2014年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为轻脆弱,较2001年中度脆弱有明显改善;该方法避免了联系分量系数取值具有峰值较宽的分布特征时可能存在较大误差,能更准确地反映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客观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9.
李如忠  叶舟  高苏蒂  郑侠 《环境科学》2017,38(8):3235-3242
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城郊溪流底质磷吸收的影响,2016年6~11月在合肥市城市边缘某一源头溪流逐月采集溪流底质样,利用实验培养法分析人为扰动背景下溪流底质磷的生物与非生物吸收潜力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底质磷的总吸收潜力和非生物吸收潜力都表现为夏季高于秋季;毗邻排污口的3号采样点沉积物磷的总吸收潜力和非生物吸收潜力明显高于其它各采样点;无论是夏季还是秋季,6个采样点位底质磷的生物吸收贡献率都低于相应的非生物吸收贡献率,而且彼此之间差异十分明显;各采样点底质磷的吸收潜力、吸收贡献率的逐月变化态势,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强烈人为扰动对溪流底质磷的生物吸收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环境效益分析: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婷  张劼  胡鸣明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853-3867
为了向政府提供可以提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环境效益的有利政策,以促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系统角度,应用系统动力学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环境效益进行建模和模拟仿真.通过对环境效益模型进行情景分析,得出当非法排放单位罚款在50~60元/t,单位填埋收费取30元/t左右,建筑废弃物到资源化处置中心距离在15~25km左右,资源化的单位补贴额为25元/t左右时,可以使环境效益处于较优状态.同时政府应提高建筑废弃物相关法律的完善程度、培养相关人员的现场回收意识、促进相关科研研发,以期促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