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三乙胺和苯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废水中三乙胺和苯胺的方法,对萃取条件和气相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0.8%,加标回收率为96.3%~107.0%。总分析时间小于1h,适用于快速分析废水中胺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合成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中的废液处理烟台大学蒋淑艳,韩毓鼎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简称TosMIC)是合成五元含氮杂环类化合物如咪唑、噻唑、呲唑、恶唑、三唑等的重要中间体。在药物、农药及其它精细有机合成方面有广泛的用途。目前主要的合成方法是以甲苯磺酰甲基甲...  相似文献   
3.
三乙胺降解菌SYA-1的分离、降解性能与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药废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效三乙胺降解菌株SYA-1,根据菌株SYA-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此菌株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菌株SYA-1能以三乙胺为惟一碳、氮源生长,并在24 h内完全降解200 mg/L的三乙胺。环境因素影响实验表明,在温度30℃,初始pH 7.0,NaCl浓度≤10 g/L条件下,菌株SYA-1生长良好且对三乙胺的降解效率最佳;金属离子对菌株生长和三乙胺降解的抑制程度表现为:Cu2+Co2+Ag+Cd2+Fe3+Pb2+。菌株SYA-1降解三乙胺的动力学过程可用Haldane模型模拟,其参数为μmax=0.123h-1;K s=82 mg/L;K i=215 mg/L。为含三乙胺废水的生物降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4.
磷酸喷淋吸收法处理三乙胺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敏 《环境导报》2003,(9):46-47
对于特种污染物三乙胺废气,采用磷酸喷淋吸收,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处理效果,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三乙胺去除效率高、工艺全自动运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治理制药废水中残留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TEA(triethylamine,三乙胺),以石家庄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为材料,采用富集培养和选择培养,分离筛选到1株能以TEA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代谢的降解菌——S6-2.通过测定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G+C(碱基对)摩尔百分比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采用单一影响因素试验分析菌株S6-2对TEA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S6-2具有较强的TEA降解能力及降解稳定性;其最适降解温度为32 ℃,最适降解pH为8.0.菌株S6-2可耐受较高浓度TEA,在ρ(TEA)为900 mg/L的培养基中仍能生长;在最适条件下,菌株S6-2对TEA的降解率为70.7%±1.8%.该株菌在含TEA的无机盐平板上传代培养15代后,对TEA的降解率为69.3%±2.5%,说明菌株S6-2对TEA的降解具有稳定性.研究显示,菌株S6-2可作为TEA污染水体生物修复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和化学提取实验研究了有机配体NTA和DTPA对小麦对沙土中外源重金属Cd,Cu,Pb和Zn的吸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试验的土壤金属浓度下,有机配体NTA和DTPA的添加均明显导致小麦幼苗中金属Cu,Zn,Cd和Pb富集量的增加,且DTPA的作用效果高于NTA.10mmol·kg-1DTPA作用效果高于5mmol·kg-1DTPA,但提高程度有限.NTA处理组各金属14 d茎叶富集系数高于7 d茎叶富集系数.对于不同金属,DTPA的作用导致小麦幼苗茎叶富集系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同.5mmol·kg-1NTA,5mmol·kg-1DTPA和10mmol·kg-1DTPA的添加明显导致土壤中4种外源金属的0.01 mol·L-1CaCl2提取态含量的增加.小麦茎叶重金属富集量与0.01mol·L-1CaCl2提取态金属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配体NTA和DTPA的添加导致小麦幼苗对4种金属的富集量的增加是与其导致0.01 mol·L-1CaCl2提取态含量的增加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严道清 《福建环境》2003,20(3):16-18
以稀盐酸为吸收液,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痕量三乙胺,结果表明0.1mol/LHCL和0.2mol/LHCL是环境空气中痕量三乙胺的有效吸收液,吸收后样品稳定性良好。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气相色谱直接进样,FID检测器测定吸收液中的三乙胺线性好、操作简便、精密度高、检出限低,回收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8.
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三乙胺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三乙胺进行吸附。探讨了静态及动态吸附三乙胺的影响因素,考察了树脂的脱附条件及其吸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RX01型树脂对三乙胺的吸附性能优于HD-81型和D155型树脂;在三乙胺初始质量浓度为1 500 mg/L、初始pH为11.5、吸附时间为2 h、吸附温度为298 K的静态吸附条件下,三乙胺去除率为96.3%,饱和吸附量为145 mg/g,等浓度条件下阳离子影响的大小顺序为Ca~(2+)Mg~(2+)K~(+)Na~(+);当三乙胺初始质量浓度为1 500 mg/L、废水流量为60 BV/h、动态吸附柱高径比为5.37时,穿透体积为70 BV,出水三乙胺质量浓度小于3 mg/L,三乙胺去除率高达99.5%;以2 mol/L的HCl溶液为脱附剂,脱附剂流量为1 BV/h、出水体积为4 BV时,三乙胺的脱附率达94.8%;在最优动态吸附-脱附条件下重复使用10次,树脂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
对比了Fenton试剂、高锰酸钾及次氯酸钠三种氧化方法对含三乙胺废水的处理效果,并重点优化了次氯酸钠氧化方法处理三乙胺废水的实验参数。通过考察实验温度、反应时间、p H值、次氯酸钠浓度及投加方式对废水中三乙胺和T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方法对三乙胺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氧化方法,提高p H值、次氯酸钠投加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均有利于三乙胺和TOC去除,在次氯酸钠与三乙胺质量浓度比为6∶1时,反应5 min后,三乙胺和T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9.3%和12.1%,反应2h后TOC去除率达到65.6%。次氯酸钠氧化方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高选择性去除废水中三乙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测定水中三乙胺浓度的项空-气相色谱法。在恒温的密闭容器中,强碱性时水样中的三乙胺在气、液两相间分配直至达到平衡,取水样上方气相样品,使用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FID)进行检测,通过外标法测定样品中待测物质浓度。实验表明,在碱性条件下,三乙胺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试时具备良好的响应线性,相关系数〉0.999。加入无机盐氯化钠后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测定下限可以达到0.5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