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76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楠  王鹏  宋伦  邵泽伟  赵海勃 《化工环保》2018,38(3):300-304
以颗粒活性炭(GAC)为载体、铜为活性组分、铈为助剂组分、草酸钠为沉淀剂,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得CuO_x-CeO_2/GAC催化剂。以H_2O_2为氧化剂,微波强化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处理二甲亚砜(DMSO)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废水,处理3 min后DMSO去除率达93.8%。催化剂第7次使用时DMSO去除率仍保持在75%以上。初始废水pH在3~9范围内,DMSO去除率均在85%以上。助剂Ce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基于填充吸附微萃取-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中肼、甲肼和偏二甲肼的方法。对影响方法效果的重要参数(如填充吸附微萃取的萃取材料、萃取循环次数和萃取速度、洗脱溶剂和洗脱体积、样品pH等)均进行了测试和优化。明确最优条件为先将样品pH调节为3.5,用HLB作为萃取材料,以15 μL/s的速度进行15次重复萃取,用100 μL含0.2%乙酸的乙腈进行洗脱。3种目标物在3 min内分离良好,并在10~5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范围为0.997 8~0.999 1,检出限范围为2.0~5.0 μg/L。在10、50、100 μg/L 3个浓度水平加标实验中,3种肼类的平均回收率为76.7%~96.5%,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5.6%~9.1%,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8.5%~16.7%。该方法能够满足水体中3种肼类物质的快速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3.
紫外辐射下的生物降解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阎宁  夏四清  朱骏  张永明 《环境科学》2011,32(10):3059-3066
分别采用一体式循环床紫外光/生物膜反应器(PCBBR)和气升式内循环的紫外光/生物膜反应器(ILPBR),用于苯酚、2,4,6-三氯酚(TCP)和抗生素药物磺胺甲恶唑(SMX)的降解.结果表明,苯酚、TCP和SMX在紫外光解与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下,其去除速率分别达到0.65、0.11和0.17 mg.(L.min)–1...  相似文献   
4.
Fenton去除废水中甲基多巴的机制及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优敏  官宝红  吴忠标 《环境科学》2008,29(5):1271-1276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甲基多巴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 Fenton试剂能有效地去除甲基多巴及其降解产物引起的COD.不同的Fe2 ﹕H2O2,(摩尔比)下甲基多巴的Fenton反应机理有显著的差异,在高Fe 2﹕H2O2(≥2)时,反应机制是H2O2促进Fe2 的絮凝作用;在中Fe2 ﹕H2O2(=1)时,反应机制是兼有氧化和絮凝沉淀作用;在低Fe2 ﹕H2O2(≤0.2)时,反应机制是氧化作用,包括Fe2 催化H2O2氧化和Fe4 aq高价水合铁直接络合去除.针对低Fe2 ﹕H2O2(≤0.2)时甲基多巴的Fenton反应机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模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误差<10%,说明该反应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甲基多巴的Fenton去除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批量平衡法,比较研究了苹果角质结合蜡质、分离蜡质和重建蜡质对极性有机污染物甲萘酚的吸附作用,并探讨了不同负载量的重建蜡质的吸附性能,以期为准确预测有机污染物在不同状态蜡质组分上的吸附行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甲萘酚在苹果角质层、脱蜡角质层、分离蜡质(IW)、重建蜡质(BW)上的等温吸附线呈非线性,符合Freundlich方程.植物蜡质对甲萘酚的吸附作用与蜡质所处状态密切相关,吸附能力(Koc)大小顺序为:重建蜡质(321.2) > 分离蜡质(190.4) > 角质结合蜡质(128.4),表明植物角质层进入土壤后发生演化过程中,其中不易降解的蜡质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大.重建蜡质(BW)的吸附系数(Kd)与甲萘酚的浓度呈负相关,与蜡质的负载量呈正有关.在低浓度时,甲萘酚的有机碳标化吸附系数Koc值随有机碳含量(foc)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些强的特殊作用;而高浓度时, Koc-基本为一常数,不随蜡质负载量而变化,主要吸附机理为分配作用.角质结合蜡质(CW)对角质层的总吸附作用的贡献较小,但随甲萘酚平衡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并于高浓度时, CW的吸附能力与IW相当.  相似文献   
6.
UV-induced degradation of odorous dimethyl sulfide (DMS) was carried out in a static White cell chamber with UV irradi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in situ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meter,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 (GC-MS), wide-range particle spectrometer (WPS) technique, filter sampling and ion chromatographic (IC) analysis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gaseous and potential particulate products. During 240 min of UV irradiation, the degradation e ciency of DMS attained 20.9%, and partially oxidized sulfur-containing gaseous products, such as sulfur dioxide (SO2), carbonyl sulfide (OCS),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dimethyl sulfone (DMSO2) and dimethyl disulfide (DMDS) were identified by in situ FT-IR and GC-MS analysis, respectively. Accompanying with the oxidation of DMS, suspended particles were directly detected to be formed by WPS techniques. These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mainly in the size range of accumulation mode, and increased their count median diameter throughout the whole removal process. IC analysis of the filter samples revealed that methanesulfonic acid (MSA), sulfuric acid (H2SO4) and other unidentified chemicals accounted for the major non-refractory compositions of these particles. Based on products analysis and possible intermediates formed, the degradation pathways of DMS were proposed a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1D)- and the OH- initiated oxidation mechanisms. A plausibl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uspended particles was also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UV-induced degradation of odorous DMS is potentially a source of particulate pollutants in th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7.
模拟高藻期碱性水源水,采用高铁酸钾对水中以颤藻和二甲基三硫醚为代表的藻类及微量嗅味污染物进行同步控制研究.在高铁酸钾与聚合氯化铁(PFC)单独混凝对藻类的控制效果对比的基础上,展开了高铁酸钾与高锰酸钾预氧化-PFC联用方法对藻类及嗅味污染物的控制效果对比,探讨了pH、预氧化时间和浊度等条件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FC单独混凝除藻率最高为90.6%,以Fe计的等量投加条件下,高铁酸钾控藻效果较PFC混凝好,除藻率可达92.4%.高锰酸钾对PFC具有强化混凝效果,可明显提高除藻率(94.5%).高铁酸钾较高锰酸钾预氧化对二甲基三硫醚的去除效果理想,且氧化时间大大缩短,高铁酸钾氧化时间1 min可去除92.5%二甲基三硫醚,高于高锰酸钾预氧化10 min后达到的去除率(74.6%).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pH和溶解性有机质(DOM)对磺胺甲恶唑(SMX)自然光降解的影响,采用光化学反应器对SMX降解过程进行模拟实验,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对腐殖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MX光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中等酸性条件下反应速率明显高于中性或碱性条件;添加不同浓度的Pahokee泥炭腐殖酸(PPHA)和Sigma-Aldrich腐殖酸(SigHA)时,均对SMX的光降解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FT-IR检测发现,PPHA与SigHA均含有含氧官能团,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3DEEM显示PPHA具有荧光特性,可能和SMX结合生成配合物。pH影响SMX的光解与物质本身的酸离解常数有关,对光子的竞争、淬灭作用和掩蔽效应可能是PPHA和SigHA对SMX光降解抑制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常温条件下,采用生物滴滤塔处理模拟甲硫醚废气,考察了气体空床停留时间(EBRT)、容积负荷、喷淋密度及营养液pH对生物滴滤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EBRT为90 s、进气甲硫醚质量浓度为150 mg/m~3、喷淋密度为0.65 m~3/(m~2·h),营养液pH为6.8时,甲硫醚去除率为90%;容积负荷高于15 g/(m~3·h)时,对生物滴滤塔的性能产生抑制作用;EBRT为90 s及60 s时,最佳喷淋密度分别为0.56~0.65 m~3/(m~2·h)及0.65~0.75 m~3/(m~2·h);降解甲硫醚的微生物对pH的变化较敏感,最适营养液pH为6~7。  相似文献   
10.
以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基础药物——二甲双胍(MET)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真空紫外(VUV)活化亚硫酸盐有氧(VUV/SO2-3/O2)体系中的降解效果。通过淬灭试验,验证了反应体系中硫酸盐自由基(SO-4·)、羟基自由基(HO·)、水合电子(e-aq)和氢离子自由基(·H)活性物质的存在,同时考察VUV/SO2-3/O2体系中pH、亚硫酸盐(SO2-3)浓度、光强、天然有机物(NOM)和常见无机离子对MET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VUV/SO2-3/O2体系对MET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VUV/O2或SO2-3/O2体系,在180 min内可降解91%的MET;MET降解率随pH的增大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