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从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大宁河、小江、汤溪河及梅溪河139m回水区中段采集水样,经实验室培养后,用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和Aquafluor藻细胞活体分析法测定Chla浓度.通过对Chla萃取值(y)和活体值(x)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其回归方程为y=4.15x 2.48,t检验显示回归方程具有线性.在库区次级河流139m回水区富营养化监测中,Chla模拟值与萃取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7%,故可以采用Chla模拟值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遮光法控藻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进行了遮光法控制富营养化水池中藻类的中试研究.结果显示,9d试验后,叶绿素a浓度、COD、浊度、DO分别由遮光前的130.5p,g·L-1、30.9mg.L-1、20.0NTU、12.0mg·L-1下降至处理后的24.8ttg·L-1、1.7mg·L-1、5.4NTU、3.1mg·L-1,TP、TN浓度则变化不明显.表明遮光处理能够在营养盐浓度变化不大的状况下大幅度削减藻类生物量;遮光ld后,105cm处的叶绿素a浓度、COD、浊度都较水面表层浓度高,显示遮光之后藻类出现了沉降的现象;遮光2d后.水深30cm以下的净生产量都为负值,显示遮光显著抑制了藻类的光合产氧速率,并促使藻类消亡.  相似文献   
3.
太湖微囊藻毒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对水体危害严重,为了探究太湖中微囊藻毒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对太湖34个采样点进行了为期1 a(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的监测与采样,分析了水体中ρ(MCs)(MCs为微囊藻毒素)〔包括ρ(TMC)(TMC为总藻毒素)、ρ(EMC)(EMC为胞外藻毒素)和ρ(IMC)(IMC为胞内藻毒素)〕,以及ρ(Chla)、蓝藻生物量、ρ(TN)、ρ(TP)、N/P〔ρ(TN)/ρ(TP)〕、pH、温度、透明度、电导率、ρ(DO)等水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讨论了ρ(MCs)与各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ρ(MCs)在太湖中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7—8月蓝藻爆发期,ρ(MCs)低于0.10 μg/L,之后逐渐升高,9月达到最高值(0.28 μg/L). 受地理位置和沉积环境等影响,太湖西北区MCs污染最严重,ρ(MCs)最大值为0.30 μg/L.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ρ(MCs)与ρ(Chla)、ρ(TN)、ρ(TP)、N/P显著相关,其中,ρ(MCs)与ρ(Chl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ρ(IMC)和ρ(TMC)均与蓝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ρ(EMC)与蓝藻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ρ(IMC)和ρ(TMC)均与ρ(T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ρ(EMC)与ρ(TN)呈显著负相关(P<0.05);ρ(MCs)与ρ(T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N/P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HCO3^-碱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与光合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3 mM(ALK2.3)和12.4 mM(ALK12.4)HCO-3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 927)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K2.3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至培养结束,与对照相比对生物量的抑制率为38%,ALK12.4条件下虽然至培养结束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但碱度增加铜绿微囊藻生物量有一个快速的增殖期,之后其生长速率持续下降.碱度增加强烈抑制光合色素Chla的合成,ALK2.3和ALK12.4条件下对Chla含量抑制率分别为74%和56%.藻胆蛋白与叶绿素a的比值(PBP/Chla)在碱度增加的条件下有显著升高.HCO-3碱度增加,铜绿微囊藻的光合活性先降低之后逐渐恢复,至处理结束表现出低碱度(ALK2.3)促进光合活性,高碱度(ALK12.4)对光合活性影响不显著.说明HCO-3碱度增加对铜绿微囊藻有一定伤害作用,与高碱度(ALK12.4)相比,低碱度(ALK2.3)对细胞的伤害程度更大,随着细胞的增殖,碱度对细胞的伤害作用逐渐恢复,且低碱度下细胞恢复更快.暗示碱度可以作为水华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辽宁长海海域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月14~20日、4月3~8日、7月20~25日和10月22~27日利用荧光法和<'14>C示踪法,对辽宁省长海海域的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叶绿素a(0.36~1.94 ms/m<'3>)和初级生产力(以c计)[170.27~1326.20 mg/(m...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营养盐浓度对水位波动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刘霞  刘宝贵  陈宇炜  高俊峰 《环境科学》2016,37(6):2141-2148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其水情变化独特,与非通江湖泊显著不同.为探究水位波动对鄱阳湖水环境的影响及其浮游植物的响应特征,选取了鄱阳湖星子、都昌水域,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Chla)及其它相关水质指标进行每周一次的原位监测.结果表明,高Chla浓度出现在鄱阳湖高水位和高水温期,水位波动可加强鄱阳湖浮游植物Chla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效应,同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回归趋势分析,Chla浓度与水温(P0.000 1)和透明度值(SD)(P0.000 1)显著正相关,与总氮(TN,P0.01)、溶解性氮(NO_x-N,P0.01;NH~+_4-N,P0.05)显著负相关,而SD值、总氮和溶解性氮浓度与鄱阳湖水位值显著相关(SD,P0.01;TN,P0.000 1;NO_x-N,P0.01;NH~+_4-N,P0.000 1).主成分分析(PCA)显示,不同水位期,鄱阳湖所表现出的水环境特征显著不同,低水位期,营养盐浓度,特别是氮营养盐浓度较高;而高水位期,鄱阳湖水温较高和SD值较高.总之,鄱阳湖的水位波动影响了湖区沉积物再悬浮和水体SD状况,加之高水位的稀释效应和人类活动,均直接影响了鄱阳湖营养盐状况以及Chla浓度.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拟多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8年4月3日08:00—4日08:00在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5个监测点对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sp.)进行了24 h连续监测,以研究拟多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特性,并解释拟多甲藻水华表层水体表观颜色昼夜变化的原因. 结果表明:拟多甲藻在12 m水深以上水柱中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昼夜垂直迁移特性,00:00—16:00拟多甲藻向表层水体迁移并聚集,最大上移速度约为2 m/h;16:00—00:00拟多甲藻向下部水体迁移,最大下移速度约为4 m/h;拟多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是导致拟多甲藻水华表层水体表观颜色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水体中各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ρ(Chla)〕昼夜变化较大,用单层ρ(Chla)不足以评价藻类水华暴发程度;均深叶绿素a质量浓度〔ρ(A.D. Chla)〕的昼夜变化不大,能够综合表征藻类迁移水柱中藻类的现存量,可以作为河道型水库拟多甲藻水华暴发程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利用Hyperion高光谱数据的三波段法反演太湖叶绿素a浓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杜聪  王世新  周艺  阎福礼 《环境科学》2009,30(10):2904-2910
以2004-08-19太湖野外试验所获取的水质数据(叶绿素a浓度7.8~154.3μg.L-1,总悬浮物浓度65.0~190.2 mg.L-1,N=38)和同步的Hyperion星载高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三波段算法反演太湖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通过分析太湖固有光学量的特点,提出适用于太湖的3个特征波段的选择依据,并对波段进行优化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波段统计模型,最后对模型的反演精度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Hyperion的B34(691.37 nm)、B37(721.90 nm)和B50(854.18 nm)组成三波段模型变量与叶绿素a浓度具有最高的相关系数(r=0.934),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72和13.93μg.L-1,其反演精度优于传统经验统计模型,如比值模型(R2=0.844,RMSE=15.41μg.L-1)和一阶微分模型(R2=0.831,RMSE=16.00μg.L-1).研究结果证实了三波段法适用于内陆富营养化浑浊水体和Hyperion高光谱数据,为今后更精确地反演内陆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