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9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388篇
综合类   759篇
基础理论   245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229篇
社会与环境   117篇
灾害及防治   1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遥感数据源的不断丰富,遥感技术不断提高,可以解决越来越多的水环境问题。指出了当前水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需求,结合目前遥感技术的发展,对国内外的水环境遥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湖泊富营养化监测与评估、核电站温排水遥感监测及城市黑臭水体遥感监测为案例,具体阐述遥感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成效。未来水生态环境管理发展趋势将以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并重发展。基于此趋势,提出遥感在水生态修复的应用潜力,利于更多地方部门积极有效应用遥感技术,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PM_(2.5)已成为中国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为弥补地基监测站点在空间分布上的局限性,借助卫星遥感技术估算PM_(2.5)浓度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总结了利用卫星估算PM_(2.5)浓度的各种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不同方法对不同应用目的的选择性差异较大。提出,应针对不同应用目的选择相应的方法,从而取得满足各方面需求的研究成果,为未来PM_(2.5)浓度估算应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In areas of war and armed conflict it is difficult to get trustworthy and coherent information. Civil society and human rights groups often face problems of dealing with fragmented witness reports, disinformation of war propaganda, and difficult direct access to these areas. Turkish Kurdistan was used as a case study of armed conflict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use of satellite images for verification of witness reports collected by human rights groups. The Turkish army was reported to be burning forests, fields and villages as a strategy in the conflict against guerrilla uprising.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satellite images are useful to validate witness reports of forest fires. Even though the use of this technology for human rights groups will depend on some feasibility factors such as prices, access and expertise, the images proved to be key for analysis of spatial aspects of conflict and valuable for reconstructing a more trustworthy picture.  相似文献   
4.
Soil erosion associated with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viewed as a process of land degradation in many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Carefu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land use variations with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would reveal a fluctuating interface, punctuated by changes in rainfall and runoff, movement of people, perturbation from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and shifts in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cropping patterns. The use of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support of 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alysis 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environment leading to identification of a variety of long-term interactions between land, resource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has been a highly promising approach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a series of supervised land use classifications, using SPOT satellite imagery as a means, in the Kao-Ping River Basin, South Taiwan. Then, it was designed to differentiate the variations of eight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past decade, including orchard, farmland, sugarcane field, forest, grassland, barren, community, and water body. Final accuracy was confirmed based on interpretation of available aerial photographs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measurements. Finally,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General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 GWLF) was used to relate soil erosion to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mpacts in the coupled land and river water systems.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hile the decadal increase in orchards pose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water quality, the continual decrease in forested land exhibits a potential impact on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ibuting to part of the downstream water quality deterioration of the Kao-Ping River system in the last decade, has resulted in an irreversible impact on land integrity from a long-term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利用1989~1990年和1999~2000年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图像,建立了湖北省近10年来两个不同时期的同比例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库,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减少了0.68%,林地减少了0.18%,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7.92%.水域面积增加的幅度为3.0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转型主要发生于上述4类之中.尤其是耕地与水域相互之间的转变比较频繁。动态度计算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最快的区域均处于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江汉平原、鄂东的大部分地区及鄂西的宜昌.土地利用变化较快;鄂西山区绝大部分、大别山区部分县及鄂东南幕阜山区的通山县,土地利用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99年TM影像解译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然后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选择土壤、地形、坡度等评价因子,对湖北省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简要地将全省土地资源划分为九等。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热条件好,土地适宜性广,宜农林牧业同时利用的土地广泛分布;但是该省的基本农田面积小,土地垦殖率高,低产田面积大,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资源的供给条件、利用要求不相适宜,利用效益末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详细讨论了卫星遥感技术在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两种实用的方法:①卫星遥感技术在灌溉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②长江流域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估算。进一步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特点,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的优点及用途,建议在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主要电子废物产生量估算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分析了电子废物类型及其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电子电器产品的销量、社会保有量以及产品寿命期等因子建立模型对我国2000-2010年间的电脑、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5大类电子电器产品的年度废弃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到2003年电脑年度废弃量达到447万台,总体呈增长趋势;电视机、冰箱的废弃量在2003年分别达到4229万台和976万台;洗衣机年度废弃量有一定波动。大约在2005年达到一个高峰,废弃量为1521万台;空调废弃量相对于其他家电较少,但一直处于稳步增长期。并在此基础估算了我国2003年主要电子废物中的可回收资源含量。量大而且增长较快的电子废物的处置和资源再生化将是我国电子废物管理面临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卫星遥感气溶胶虽然空间覆盖度高,但不同产品数据在准确性和适用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能够科学定量的衡量各个产品的优劣,选择最合适的气溶胶产品,该研究以数学统计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卫星遥感气溶胶产品评估体系,并依此确定了全球6个人口密集地区的最优卫星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近10年的(2009—2018)气溶胶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暗像元算法在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表现最好,深蓝算法在亮地表的沙漠干旱地区更占优势,而暗像元-深蓝融合算法在土地类型复杂且气溶胶来源多变时得以突出.人口密集的6个区域中,除了区域A和区域B,其它地区的大气污染水平整体偏高.其中,A、B、E的气溶胶负荷呈下降变化,区域F基本不变,其余区域上升变化.评估体系的建立为气溶胶遥感产品的选取提供了新的衡量方法,且该文关于气溶胶时空分布及变化的分析可以为区域性气溶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遥感尾气测试系统实测了柴油车在实际道路工况下的CO、HC和NO排放特征,修正了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并与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实测结果进行了验证,获得了实测车辆的CO、HC和NO排放因子.测试结果显示,在各种遥感监测的工况下柴油车尾气中均含有较高浓度的氧气,未考虑氧气影响的燃烧方程反演获得的各污染物体积浓度计算值与PEMS实测值的偏差较大,且氧气浓度越大,偏差越大.经过氧气修正的燃烧方程反演计算的尾气浓度与PEMS实测值吻合度大幅提升,适用于实际工况下遥感检测车辆尾气的反演计算.修正算法得到CO、HC和NO的排放因子离散性较小,精确度较高,可以为量化柴油车尾气排放贡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