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0篇 |
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5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166篇 |
综合类 | 374篇 |
基础理论 | 19篇 |
污染及防治 | 12篇 |
评价与监测 | 4篇 |
社会与环境 | 101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敬革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0,20(4):9-10
国务院确定的到2000年所有工业企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必须实现达标排放,重点城市按功能区达标,对污染物排放实验总量控制,这是必须完成的限期令,针对抚顺城市的特点,提出了通过“四抓四促进”的做法,对污染企业实施“四个一批”促进全市工业企业全面达标。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我国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制订工作已经有三十五年的历史。三十多年来,环境保护标准在我国经历了产生、发展、完善的历程,标准数量已过千项,种类达二十余种。同时,标准在贯彻法律法规、落实环保规划目标、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管理和执法行为等方面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目标分解及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洪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3)
在综合衡量国家产业政策,山东省海洋资源环境基础、海洋产业的增长潜力以及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将山东省2010年和2020年海洋经济发展总目标分解到各海洋产业,以各海洋产业分解目标为指引,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和区位熵分析,确定海洋产业优化重点领域,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研究表明:①2010年山东省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32.880亿元,1 521.010亿元,863.066亿元;2020年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 100.040亿元,5 059.557亿元,4 000.375亿元.②海洋新兴产业的优化是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2010年,山东省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将占总增加值的21.12%;2020年,占总增加值的25.69%.③海洋支柱产业的优化是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2010年,山东省海洋支柱产业增加值将占总增加值的70.67%;2020年,占总增加值的66.37%.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基本概念及其3R原则;着重阐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其中包括:循环经济知识和理念的宣传教育,生产和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过度包装的减少,清洁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等环境无害化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生态工业的大力发展;指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5.
将生态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突出特征之一,因此中国政府施行了严格的环境规制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南北方经济差距也引发广泛关注。利用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型关系,以市场力量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消费型第三产业和生产型第三产业在南方地区发展优于北方,这种产业结构优势能够将环境改善带来的正外部性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弱化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以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代表的生产型第三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南方地区发展优于北方,使得数字经济在南方地区优势产业门类推进迅速。门槛模型分析显示,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对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而北方地区起抑制作用;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对南北方经济发展均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但南方地区强度明显优于北方,这使得南北方经济差距呈放大趋势。因此,缩小南北方经济差距,需要加快北方地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在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机遇的同时,推动环境改善产生的环境红利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张晓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5)
该研究建立了投入产出框架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在减排目标、GDP增长率、就业率的多重约束条件下,测算了中国实现国民经济最小波动的最优产业调整路径,揭示了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下应当鼓励和控制发展的重点行业:产值提升最大的应包括批发零售贸易、公共与居民服务业、机械电气设备制造维修业、住宿餐饮业等排放系数较低且最终需求水平较高的行业,产值下降最大的则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石油加工及炼焦燃气等,这些行业无疑是实现国家在稳定增长前提下减排目标的关键。通过调整约束条件的强度,研究发现,随着碳减排约束的收紧、以及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所需的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会逐渐增大,并且减排力度加强所要求的结构变动比经济增长率提高所要求的变动更大,因此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实现减排任务比片面追求GDP增长率难度更大、成本更高。由于模型解得的理论最优变动率普遍小于过去10-20年中国各行业的实际增长率,因此本研究提出的"降排放、保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尤其是第一产业和矿产开采业近10年的实际变动率已经接近模型求解的最优调整方案,但是大多数行业的实际增长值要远超过理论最优值,所以适当放缓增长步伐,能够在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能耗及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煤炭城市普遍面临城市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转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城市人口就业形势严重等挑战。在低价高硫煤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缺乏、经济发展水平适中、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的典型地区实施以多联产为支撑点的“合成气城市”规划,是这类煤炭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初步探讨了“合成气城市”规划研究的内容,并以山东省济宁市是为例分析了实施“合成气城市规划”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姚寿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7(3):198-204
长江上游沿江产业带是一个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的区域,既是长江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带。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赖于区域产业结构的有序演进。本文在分析长江上游沿江产业带产业结构演进背景-产业基础,经济基础,资源基础和宏观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国外产业结构演进手一般经验,对本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进程和目前所处阶段进行了分析和判定。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6)
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大背景下,探讨我国农民工发展的特点和问题.首先从大中城市的利弊分析入手,探讨了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发展小城镇是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的根本途径;然后从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指出随着第三产业比例的增加尤其是服务韭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总结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加大农民工的就业力度的关键;进而从体制上探讨如何改革城乡的二元结构问题.总之,要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在流动、就业、安置上的问题,这就应该从国家的体制方面、政策方面及人的观念上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终推动力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就是为了合理稳步地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能源消费、提高能源效率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关键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技术创新要素,建立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分析框架。通过假设建立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计量模型,运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票表明。专利授权量增加能够节约能源消费,第一产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等能源消耗较少产业的产值比重增加能够减少能源消费。研究结论认为,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脱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