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272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十五\"以来,为改善水质,我国许多城市湖泊均先后采取了水环境治理措施.为了解这些措施对富营养化城市湖泊水质改善成效,根据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对蠡湖的长期监测数据和本课题组2017年对蠡湖的两次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探讨了无锡蠡湖综合整治前后近30年来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TN、TP、高锰酸盐指数...  相似文献   
2.
对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的工艺改进进行了分析 ,在焚烧炉内更有利于脱除酸性气体 ,当垃圾热值达 4 5 0 0kJ/kg时 ,部分吹入氧气可使燃烧温度达 1 30 0℃以上。用空心球代替流动砂可以取消流动砂的循环环节  相似文献   
3.
向北京市沙河水库投放大型溞(Daphnia magna),利用其摄食藻类、促进悬浮颗粒态污染物沉降的特性,以提升水体的透明度,为后续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复创造条件,并探索大型溞的投放密度,以及投放后对水质及底泥主要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沙河水库投加大型溞的最佳密度为5~15 ind·L−1;在该条件下,水体透明度可在3~5 d由40 cm提升至100 cm,浊度由19.7 NTU降至3 NTU,藻密度由2.4×106 cell·mL−1降至(4~6)×104 cell·mL−1;大型溞可在沙河水库长期存活,并可长期抑制藻类、维持水体的透明度;水体COD并未发生明显改变;大型溞的分泌物促进了悬浮颗粒态氮、磷的沉降,使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2%和54.9%;由于投溞后藻类浓度迅速下降,藻对NH3-N的吸收量降低,使水体NH3-N升高了32.2%;底泥中有机质、TN、TP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高。针对于湖库水体透明度低的问题,应投放适宜密度的大型溞,调整水质状态,并结合水中藻类、底泥污染物等条件,综合考虑有效改善水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urkey, especially over the last twenty five years, has provided better living standards to its residents, but it also caused a decrease in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late 1970's, air quality monitoring activities were started in some major cities by individual researchers in Turkey. It was just around the 1990's that a countrywide program on continuous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in major province centers and selected large towns was launched. The 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people depend on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existence and magnitude of coal powered energy generation plants, type of urban heating and their efficiency, and the numbers and specifications of vehicles. In this study, current Turkish urban air quality over the turn of the Millennium (1992–2001) is studied in the light of the country's worst cities in terms of outdoor air quality, the number of upper respiratory diseases, sinusitis, bronchitis, and pneumonia cases in these provinces reported by the state medical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2001. The population that is under outdoor urban air pollution hazard was compute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provinces that use natural gas and others that use fossil fuels was also completed in order to project monetary gains if the studied provinces will transform their indoor heating and industrial operations to be run by natural gas or other cleaner energy sources. If natural gas use in air polluted urban centers could be realized in the near future, approximately 212 to 350 million US dollars per annum could to be saved just by reducing health related problems caused by outdoor air pollution.  相似文献   
5.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有关问题的探讨及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采用NH3·H2O—KI代替NaOH(KOH)—KI固定溶解氧,用H2SO4—H3PO(41+1)混合酸代替H2SO4溶解沉淀,使沉淀沉降速度加快,分界线明显,沉淀溶解也更完全。同时做样品空白实验,校正了氧化还原性物质产生的干扰,对废水有明显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对蒸馏水、自来水、池塘水、废水进行溶解氧测定,结果均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6.
针对红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过程耗时、耗力、试剂用量大等问题,在保证分析质量的前提下对操作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通过这些改进,对解决石油类测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检测中甲醛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有六个类别,分析方法不统一,且没有一定的质量控制措施.文章对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并且研究用水中的甲醛标样来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陈慧  段凤魁  王宁  杜晶晶  孙振丽 《环境化学》2022,41(11):3666-3684
近年来,作为一项无损的指纹识别技术,拉曼光谱在细颗粒物分析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对拉曼光谱在细颗粒物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图像化表征、混合态分析、源解析、pH分析和非均相反应七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对于传统拉曼光谱存在信号强度不高的问题,通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尖端增强拉曼散射(TERS)和受激拉曼散射(SRS)技术得到了改进. 最后对今后拉曼光谱在细颗粒物分析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林(竹)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物理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建立生态定位观测场,对华西雨屏区洪雅县低山区退耕还林中的桦木+扁穗牛鞭草、苦竹+扁穗牛鞭草、纯扁穗牛鞭草和撑绿杂交竹+扁穗牛鞭草4种林(竹)草植被类型进行定位观测,研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物理特性的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林(竹)草不同植被类型植被恢复5年后,土壤0~40 cm土层的砂粒和粗粉粒百分含量均有一定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原坡耕地土壤继续“粗化”的趋势;4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0~40 cm土层的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农耕地相比均有一定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固持土壤养分的能力,以苦竹+扁穗牛鞭草改良效果最好;与农耕地相比,4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有增有减,以苦竹+扁穗牛鞭草和撑绿杂交竹+扁穗牛鞭草植被恢复类型改良效果相对较优;虽然除纯牛鞭草地外其它3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0~40 cm的总孔隙度与农耕地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土壤总孔隙度都偏小,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值也不合理。可见土壤结构的改良并非退耕后植被恢复短期内就能实现的,还需长时间的植被保护、合理的经营。〖  相似文献   
10.
将生态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突出特征之一,因此中国政府施行了严格的环境规制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南北方经济差距也引发广泛关注。利用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型关系,以市场力量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消费型第三产业和生产型第三产业在南方地区发展优于北方,这种产业结构优势能够将环境改善带来的正外部性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弱化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以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代表的生产型第三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南方地区发展优于北方,使得数字经济在南方地区优势产业门类推进迅速。门槛模型分析显示,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对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而北方地区起抑制作用;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对南北方经济发展均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但南方地区强度明显优于北方,这使得南北方经济差距呈放大趋势。因此,缩小南北方经济差距,需要加快北方地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在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机遇的同时,推动环境改善产生的环境红利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