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和质谱法对超纯水、去离子水和蒸馏水3种实验用水进行半定量和定量分析。通过对主要相关元素的分析结果比较,超纯水的水质优于其他两种,更适宜作为无机元素痕量分析的实验用水。 相似文献
2.
番茄中8-羟基喹啉铜残留量的液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番茄中8-羟基喹啉铜[Cu(HQ)2]的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残留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XBridge C18色谱柱和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并以水相磷酸盐缓冲溶液—乙腈(体积比为60∶40)作流动相,流速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保留时间为4.66 min。本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回收率在76.3%~92.2%内,RSD≤5.5%。方法的检出限为0.06 mg/kg。 相似文献
3.
4.
5.
从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2种不同的量化角度,对现有的微塑料定量分析方法(目检法、光谱法和热分析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综合阐述,其中,目检法操作简便但准确度低,光谱法准确度高但耗时过长,热分析法简便快速但不利于溯源分析。在系统综述的基础上,对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7.
利用自制被动采样装置,在2011年秋冬季对南京市部分地区室内空气中5种气态多环芳烃(PAHs)(萘、苊烯、苊、芴、菲)进行了为期100d的连续采样检测,被动采样器的采样速率为0.012m3/d,5种PAHs的回收率在63%~105%之间,方法检出限在1.1~2.4ng范围内。结果表明,南京市5处不同室内环境空气中萘的浓度最高,占总量的90%以上。室内环境空气中5种PAHs的总浓度为230~1564ng/m3。住宅内人体对5种PAHs的暴露速率为479~560ng/h。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为数据源,利用Excel软件对1990—2015年发表的相关PM_(2.5)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从文献发表年代、主要发文国家/地区、研究机构、期刊分布、热点文献等方面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揭示了目前世界PM_(2.5)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近10年关于PM_(2.5)研究发文量增长较快,PM_(2.5)研究全球关注度较高,美国无论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和H指数都远超过其他国家/地区,体现了美国在PM_(2.5)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PM_(2.5)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未包含港、澳、台地区数据);文献多发表在相关大气化学与物理学、环境、健康、气溶胶等领域的刊物上;当前研究热点由PM_(2.5)所引发全球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转入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上,且国际合作研究成为发展趋势。中国自2006年以来PM_(2.5)的研究文献增速显著,发文量和累计被引频次位居世界第二,仅低于美国。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以CSCD为数据源,利用Excel软件对有关雾霾研究发表的文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从文献发表的年代、基金资助、高产作者、高被引文献、热点文献等角度,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揭示了目前科研领域关于雾霾的研究进展。国内雾霾研究整体呈增长趋势,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发展缓慢期,逐步提高期,快速发展期。基金资助分析显示、从中央到地方对雾霾的研究重视程度都很高。从雾霾发文量著者H指数看,因雾霾在国内毕竟还是一个新的研究点,故高产作者H指数相对较低;高产作者所在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相关大气、环境、气象等高校或科研院所,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环境与生态、气象与大气等学科;雾霾的起因、如何控制和治理及所带来的人体健康问题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应用气相色谱(GC)Ni63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在6201红色担体为基体,涂10%OV-101固定液的玻璃柱上,以甲苯作吸收液,对大气环境中微量二硫化碳能够进行定量检测,其最低检出浓度可达6×10-6mg/ml(进液体样品1μl);方法精密度为3.4%,SO2、H2S气体物质不干扰测定。经现场实际环境样品测试,此方法能够适用于大气环境中微量CS2的分析工作,为大气环境监测微量CS2的分析建立了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