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7篇 |
完全免费 | 174篇 |
专业分类
评价与监测 | 59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统一和改进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在分析我国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以国家对全国水环境质量系统管理需要为目的 ,提出了对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要求 ,并针对综合污染指数法的缺陷 ,提出了改进的综合水质指数方法 相似文献
2.
环境水质评价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对目前水环境质量评价中使用的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提出评价方法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代表性水质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从太湖流域国控断面常规监测数据出发,利用代表性水质评价方法对各断面进行评价,系统分析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显示:①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比较保守;②内梅罗指数法将"1"作为清洁与污染的分界点,指数偏小;③灰色关联分析法水质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较模糊综合评判法合理,结果也更接近于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④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评价结果与其它评价方法结果重合度最高,且模糊评判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BP-ANN法的评价结果均向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逼近。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以单因子指数法为基础,对劣Ⅴ类水进行细化,将恶臭对水质的不利影响考虑其中,其指数组成合理,且易于操作施行。 相似文献
8.
9.
对2001年—2007年淀山湖水质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淀山湖的水质均未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TP、TN、石油类、IMn、COD和BOD5。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0.79~63.57,均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chla与石油类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TP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与BOD5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与水温、DO、IMn、COD、氨氮、TN的相关性不显著。chla季节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