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1.
选取黄渤海区域水产品生产、消费水平较高的23个城市,采集鱼类、海洋贝类、甲壳类、头足类及海珍品(海参、鲍鱼)等5类水产品共1225个样本,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23种全氟烷基物质(PFASs)的含量,并分析了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PFASs的残留水平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PFASs的残留水平具有明显的组分差异、城市分布及品种分布差异等特征.在23种PFASs组分中,共检出20种PFASs,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9.1%和71.7%,且PFOA的质量浓度占比最高(64.5%),为首要污染组分;在不同采样点样本中,莱州湾近岸的潍坊、滨州和东营,渤海湾近岸的沧州以及辽东湾近岸的营口为PFASs总质量浓度(∑PFASs)较高的城市,残留水平范围为10.2~16.8μg/kg;在不同品种样本中,检出PFASs组分的数量由高到低为:鱼类(20种) > 海洋贝类、甲壳类(18种) > 海珍品(16种) > 头足类(10种),其中海洋贝类、海珍品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PFOA,鱼类、甲壳类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PFOS,而头足类则是全氟辛烷磺酰胺(PFOSA);通过计算不同水产品中PFASs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发现,PFOA、PFOS、全氟十一烷酸(PFUdA)和PFOSA在不同品种中平均含量相对较高,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组分差异性;通过计算危害指数(HR)评价人体暴露于PFASs的健康风险,得到PFASs各组分的危害指数均 < 1,说明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残留的PFASs对消费者的潜在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
1987年9月 ,我当安全监察员已两年多时 ,组织调查了一个叫叶子的女职工受伤的事故。叶子姓柳 ,有一头黑黑长长的头发 ,让风一吹 ,飘起来很好看。她也常因此而自豪 ,那年刚18岁 ,瘦瘦的 ,像一片柳叶 ,所以人们干脆叫她叶子。当满街的女孩子怕晒黑而打起太阳伞或戴着帽子时 ,唯有叶子仍是让瀑布般的秀发享受着南方太阳的沐浴。因为家贫 ,高中一毕业 ,就从乡下出来到一家私营五金厂打工 ,开一台小钻床 ,专门给不锈钢小刀钻孔。所谓工厂 ,实质上是老板的一座占地约60平方米的两层住宅。当时很多私营工厂都是这样的规模。一层安装着轻重…  相似文献   
3.
甘洌的井水 ,对干旱缺水的山区人民来说 ,就代表着一群生命。然而 ,由于人们的无知 ,一些水井带给人们的竟是事故和灾难。1999年4月27日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布吉村一私人住宅工地因水井缺水 ,一名民工便下井查看 ,结果一去不返 ,另一民工冒失地下井也没有上来 ,第3名民工谨慎地让人用绳子绑住身体慢慢往下放 ,可惜 ,他寄托于绳子的生命随着绳子的断开而消失于井中。待抢救人员赶来时 ,这3人均已死于井中。后来查明 ,事故原因是水井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 ,民工因缺氧窒息死亡。无独有偶 ,1999年6月8日上午 ,盐田洪安围附近一违…  相似文献   
4.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弱视条件下群体疏散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人在弱视情况下的行为特征,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逃生模型,对弱视情况下的人群疏散进行了模拟。模拟过程中考虑了人的学习能力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模型加入吸引子使模拟人的疏散行为更为灵活。基于人能通过熟悉周围环境作出合理判断的学习能力,引入了"积累步长"的概念,使人的沟通判断能力(走过的路径、边界和出口位置通过交流能够获取)在模型中得到体现。获取足够信息的人可以避免多余的寻找,降低了逃生时间,体现了"人多力量大"的互助行为。通过大量的模拟实验,并讨论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人群疏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研究了2017年4个季节大亚湾大鹏澳水体浮游植物以及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紫贻贝( Mytilus edulis)和珍珠贝(Pteria margaritifera)3种双壳贝类中脂溶性毒素的含量特征。结果显示,水体浮游植物中存在具尾鳍藻...  相似文献   
6.
1989年10月12日,广东省阳春县潭潦管理区一口无证独眼煤井发生了瓦斯燃烧,烧死1人,烧伤1人。两个多月后的12月23日,该煤井又发生了瓦斯爆炸,炸死4人。 该煤井为何接连发生瓦斯燃爆事故呢?说来事出有因。原来,自第一次事故发生后,开采者便将此煤井转让给本县农民陈振秋、欧光等人开采,陈振秋曾因违章野蛮开采先后被阳春县岭峒煤矿和十八坑煤矿开除。陈等人择定吉日于12月1日开工,并买来一只大狗,杀之取血洒地,以为狗血可以驱邪,从此就可以保煤井平安无事了。 12月23日上午刚开工,陈振秋竟又一次违章作业,在带电接线装灯头时,产生电火花,顿时…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贝类组织中残留的硝基呋喃类蛋白结合态代谢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用2-硝基苯甲醛衍生化,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浓缩及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和超滤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进行质谱分析,内标法定量.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在0.5—2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添加水平为1.00,2.50、10.0μg·kg~(-1)时,平均回收率在90.1%—99.5%之间,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5%.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检出限均为0.50μg·kg~(-1).本方法灵敏、高效、简单、重现性好,满足贝类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我国南海海域分布的一株产毒底栖型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 HN45株)的潜在风险,在不同温度(20 ℃、25 ℃、30 ℃)和氮、磷限制(氮磷比:4.08、8.17、16.3、24.5、73.5、147)条件下对其进行室内培养,比较了温度和氮、磷限制对该株赤潮藻的细胞数、比生长率和色素等生理特征及其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toxins,DSTs)生产特性的影响。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磷限制均显著影响利玛原甲藻的细胞数、多甲藻素和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细胞内总毒素含量。单细胞产毒量在温度为25 ℃、磷浓度为6 μM时呈现最高值,即11.34 pg/cell。磷限制抑制了藻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但显著提高了其产毒能力。研究结果显示,该株藻细胞产毒以游离态DSTs毒素为主,其相应酯化态毒素含量仅占单细胞产毒总量的3%~14%,含量远低于游离态毒素。研究还发现,利玛原甲藻所产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含量随生长周期的变化与DSTs含量呈负相关,进一步证实了Chl a与DSTs存在竞争关系,这对于解析环境胁迫条件下利玛原甲藻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