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基于DPSIR的矿业城市生态安全多层次模糊综合云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响应(R)模式构建矿业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引用云模型表征重要性标度、评语集和隶属度函数,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云评价模型,体现评价过程中模糊性和随机性的统一,并应用于湖北省大冶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大冶市生态系统整体处于"较安全"等级,但还地桥和金山店2个区域处于"不安全"等级,金湖、大箕铺、陈贵、金山街道与东岳街道等5个区域处于"较不安全"等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
基于风险源影响度、生态脆弱度和生态损失度建立矿区生态风险空间评价模型,厘清了矿区生态风险的内在本质。借助采动破坏相关理论中崩落带、移动带和保护带的划分来表征地下采动对地表生态受体的影响,并制定了生态脆弱度和损失度表征方法,为地下采动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一条值得参考的途径。程潮铁矿实证研究表明,评价结果符合矿区实际情况,对矿区生态风险防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生态关键地段对于维护和控制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矿业城市资源型生态关键地段进行识别是量化矿业城市生态风险、保障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区域背景与斑块状态相结合的识别体系,从宏观上对次级行政区区域背景进行生态关键度分级;通过计算斑块的矿业活动指数、斑块生态脆弱度和生态损失度,从微观上反映斑块的生态关键度。应用Arc 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将大冶市资源型关键地段分为原生型、损益型和扰动型,分别占总面积的36.83%,19.45%,43.72%。结果表明,基于BSM的资源型关键地段识别是分析区域生态现状的有效方法,对矿业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用地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土地利用变化(LUC)和景观生态安全指标(LESI)分别作为上、下层网络,通过确定LUC和LESI单层网络的节点、节点重要度和节点连接强度,以及LUC与LESI上下层网络之间的节点连接系数,形成LUC-LESI双层复杂网络模型,并构建度中心性、聚类相关性和节点影响强度等3个复杂网络指标,定量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生态安全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为土地利用调控提供指导.大冶市案例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大冶市景观生态安全状况相对稳定,7个乡镇景观生态安全状况得到提高,8个乡镇景观生态安全状况降低,景观生态安全总体处于第4等级;耕地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在LUC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是整个网络的骨架,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在LESI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对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的影响最大,耕地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在区域景观生态安全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占用耕地,耕地-建设既有相对集中的大面积开发区,又存在工矿建设的遍地开花,且建设主要沿道路线性展开,导致耕地-建设的平均斑块面积大、斑块聚集度较低、斑块形状指数较高;耕地改种树木现象在各乡镇已较为普遍,单块面积较大且相对集中,而耕地抛荒主要发生在山丘区域,虽集中度高但单块面积较小,耕地改种树木和耕地抛荒多表现为成片进行,导致耕地-林地平均斑块面积较大而耕地-草地平均斑块面积小,两者斑块聚集度均较高,斑块形状指数均较低.LUC-LESI双层复杂网络实现了景观生态安全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关系的定量化表达,可以作为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研究的一种有效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