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渗透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渗透是一种膜分离技术,文章介绍了反渗透的工作原理、发展和特点,主要介绍了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点多面广、作业复杂等行业特点,决定了安全生产始终是石油石化企业的头等大事,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三违”是安全生产最大的敌人,“三违”重点是在基层岗位。但事实如此吗?请看一组数据:某油田自2006年以来共发生“三违”事件102起,其中管理型违章90起,占88.2%。参加过培训的违章人员总计138人,其中基层管理人员122人,占88.4%。2005年以来,该油田累计发生上报集团公司事故4起,无一例外地发生在基层管理人员匕。  相似文献   
3.
杂质对硝酸铵水溶液临界爆炸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装置对含杂质的硝酸铵水溶液临界爆炸温度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l-单独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硝酸铵溶液的热分解,提高了其临界爆炸温度;pH值一定时,随着Cl-浓度的增大,硝酸铵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呈指数形式降低;Cl-浓度一定时,pH值越小,硝酸铵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越低;油脂会降低硝酸铵溶液的热稳定性.该结果...  相似文献   
4.
暴雨山洪灾害成因及预报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山洪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损失不断增大。分析表明,山洪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同该省的暴雨分布特征相一致;山洪暴发前3h和24h的降雨量对山洪暴发的影响很大。另外,还探讨了山洪暴雨发生的天气动力成因及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全生物降解地膜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其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为全生物降解地膜大面积应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原料颗粒种类(H、 S和X)和用量(2.5、 10和40 g·kg-1)对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及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原料颗粒显著提高土壤pH,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显著,H地膜颗粒中高用量和S地膜颗粒低中用量时对土壤硝化作用及土壤氮的有效性有积极作用,而X地膜颗粒则表现为抑制作用;H地膜颗粒使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S和X无显著影响;X地膜颗粒使土壤有效钾含量提高,S和H无显著影响. 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颗粒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地膜种类、用量和酶的类型的不同而异,随着地膜颗粒用量提高,3种土壤酶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而言,除低中用量的S处理外,其余处理均抑制小麦的生长,其中X地膜颗粒对小麦根、茎叶和籽粒生物量抑制作用最大且随地膜颗粒用量提高小麦生物量抑制效果越明显.对小麦养分而言,在地膜颗粒低用量时促进氮吸收、高用...  相似文献   
6.
7.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传统絮凝剂而言,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絮凝效果好、应用范围广、易生物降解、对环境安全、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文章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成分和类型,详细叙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分析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因素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指出了当前微生物絮凝剂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8.
朱铁群  李云  孙蕾  王春丽 《环境科技》2007,20(5):30-31,35
为了掌握酚污染物在黄河水中的生物降解情况,采用苯酚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富集黄河水中的降酚微生物,并研究富集微生物对18种酚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黄河水中含有降解苯酚的微生物,该微生物属于细菌;降酚细菌对实验用的15种酚均有降解能力,其中对二元酚分解能力较强;但是,对4-氨基苯酚、2,4,6-三氯苯酚、五氯苯酚无分解能力;混合细菌的降酚能力可以代表黄河水体的降酚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株耐低温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吸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及异染颗粒和PHB颗粒染色辅助检验,并采用模拟自然降温方式,从稳定运行的厌氧/缺氧SBR反应器中分离筛选出在低温下(8℃)仍具有高效能的一株反硝化聚磷菌H16.经鉴定,H16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低温下,探讨了pH值、微量元素对菌株的生长及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H16生长最适pH为7~8,除磷反应的最佳pH值为7;微量元素的缺乏对H16的生长和除磷效能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测定了H16的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10.
纳米生物炭的制备方法比较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常见农林废弃物—果木枝条、玉米秸秆和花生秸秆为原料,在350~550℃条件下热解制得五种本体生物炭;采用离心法、球磨法、球磨+离心法3种方法提取纳米生物炭,进而对本体生物炭和纳米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元素含量、矿物组成和表面化学性质等进行比较,以探究物料来源、热解温度和制备方法对纳米生物炭性质及稳定性的影响.与本体生物炭相比,球磨法制得的纳米生物炭比表面积增大1.36~6.94倍,但产物未达到纳米颗粒级别,且在水体中稳定性较弱;球磨+离心法制得的纳米生物炭直径为70.06~103.43nm,在水体中稳定性强;离心法制备的纳米生物炭各项指标均不如其他两种方法.纳米生物炭的产率为2.27%~34.80%,且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与本体生物炭相比,纳米生物炭含有更多的羟基等含氧官能团和更少的脂肪碳链.与果木枝条制备的纳米生物炭相比,玉米秸秆和花生秸秆来源的纳米生物炭产率高,但水稳性较差,易发生凝聚.果木枝条来源的纳米生物炭碳酸盐等碱性矿物含量丰富,且由于颗粒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多而zeta电位绝对值高,悬液可以稳定分散.不同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生物炭优缺点各异:球磨法制得的纳米生物炭比表面积更大;球磨+离心法制备的玉米和花生秸秆纳米生物炭的产率更高;低温热解果木炭提取的纳米生物炭水稳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