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太湖流域双酚AF和双酚S人体健康水质基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双酚A(Bisphenol A, BPA)的替代物,双酚AF(Bisphenol AF, BPAF)和双酚S(Bisphenol S, BPS)在工业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BPAF和BPS在水环境中不断被检出,由于其难降解特性和较高的毒性效应,可能会对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太湖的人体健康基准研究,依据本土化人体暴露参数、水质参数、BPAF和BPS的生物累积系数等相关数据,推导出太湖流域BPAF和BPS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水环境质量基准值(Ambient Water Quality Criteria, AWQC)分别为0.4455μg·L~(-1)和10.02μg·L~(-1).此外,通过对特殊人群和普通人群的人体健康基准值进行比较,发现特殊人群的基准值均低于普通人群的基准值.该研究推导的BPAF和BPS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水环境质量基准值,可为我国双酚替代物的环境风险管理、人体健康基准研究和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NP(nonylphenol,壬基酚)作为一种具有雌激素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有害影响,并且随着生产及使用量的增加,NP在国内外水环境中被不同程度地检测出来,引起较大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其生态风险进行研究.通过综述部分淡水水体中NP的污染现状,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和联合概率曲线法(JPC)对NP的生态风险进行分析;构建基于生长和发育、生物化学、繁殖和细胞毒性终点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基于4个毒性终点数据,采用联合概率曲线法评估国内外部分淡水水体中NP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我国辽河、珠江和骆马湖的ρ(NP)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且总体上我国ρ(NP)平均值为0.709 μg/L.②基于生长和发育、生物化学、繁殖和细胞毒性终点推导的HC5(5%物种受损有害浓度)值分别为0.694、0.589、0.142和0.317 μg/L.③在所调查水体中,以生长和发育为毒性终点的生态风险相对较小,处于可接受水平;以繁殖、细胞和生物化学为毒性终点的生态风险较高,应采取相关措施保障水生生物的安全.因此,NP对水生生物繁殖的毒性较明显,应持续关注其长期危害.   相似文献   
3.
过滤除尘器采用的脉冲喷吹式清灰造成清灰影响阶段粉尘排放浓度的大幅升高,制约除尘器的过滤捕捉性能。为了探索脉冲喷吹工况对清灰影响阶段粉尘排放的影响规律,为工业除尘器清灰设计提供技术参考,构建了脉喷清灰滤筒除尘器试验系统,测试滤筒内壁的压力分布,考察TSP(总粉尘)、PM_(10)、PM_(2.5)分级排放质量浓度变化,并研究了气包压力、过滤风速、最大允许过滤阻力对粉尘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脉喷清灰影响阶段,TSP、PM_(10)、PM_(2.5)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排放质量浓度均先快速升高而后缓慢降低,持续时长30~60 s;排放量总体上随气包压力、最大允许过滤阻力增加而升高,其中气包压力达到临界值0.4 MPa时,排放质量浓度峰值和排放量增加显著;而粉尘排放随过滤风速增加先增后减。研究表明,通过调整脉喷工况可降低清灰影响阶段粉尘排放。  相似文献   
4.
国五国六汽车尾气颗粒物的生态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车使用量的增加,汽车尾气的环境污染及毒性效应已引起社会的关注.我国于2016年12月23日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现阶段尚未发现国五和国六两类汽车尾气颗粒物的生态毒性及比较的研究报道.该文选取国五与国六两类汽车为研究对象,对两类汽车尾气颗粒物的排放情况及主要的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进行分析;选用发光菌为受试生物,研究两类汽车尾气颗粒物对发光菌的毒性效应.结果发现:①单位距离下,国五和国六汽车尾气颗粒物质量分别为(8.81±2.92)和(1.51±0.35)mg·km-1,表明单位距离下国六汽车尾气颗粒物质量显著低于国五汽车;②在检出的SVOCs中,多环芳烃为国五和国六汽车尾气颗粒物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③国五货车、国五轿车和国六汽车尾气颗粒物对发光菌的EC50分别为42.00、41.99和5.37 mg·L-1,表明本次的研究车辆中单位质量国六汽车尾气颗粒物的毒性高于国五汽车.研究结果表明国六标准的实施可对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下一步还应继续开展国六汽车尾气颗粒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物种敏感性分析是水质基准及生态毒理学研究的关键环节,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作为我国鲤科鱼类的代表性受试鱼种,其对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通过搜集稀有鮈鲫急性毒性数据,使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比较分析稀有鮈鲫对15种典型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主要包括重金属(Zn2+、Cu2+、Cr6+、Hg2+)、VOCs(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苯胺类有机物(对氯苯胺、3,4-二氯苯胺)、含氯消毒剂(三氯异氰尿酸)和农药类有机物(毒死蜱、丁草胺、乙草胺、三唑酮),并对稀有鮈鲫在水质基准和生态毒理学研究中作为本土受试生物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稀有鮈鲫对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普遍较高(平均累积概率为46%),尤其对重金属和农药类有机物反应灵敏,其中对农药类有机物最为敏感(平均累积概率为26%),表明稀有鮈鲫可作为潜在的水质基准研究的受试生物和水质监测指示生物.在鱼类敏感性排序中,鲤科鱼类对各类环境污染物较为敏感,其中小型鲤科鱼类——稀有鮈鲫在鱼类敏感性排序中位置稳定,对大多数污染物的敏感性超过斑马鱼、黑头呆鱼、日本青鳉等国际标准试验鱼种,并且具有本土性、易人工繁育、生物背景清晰等优点,表明稀有鮈鲫是现阶段我国水质基准及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潜在本土受试生物.   相似文献   
6.
人体健康水质基准是指在摄入饮用水和水产品时,保护人群健康不受危害的相对应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我国近年来系统开展了水质基准的研究,但在人体健康水质基准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为保护我国人群健康免受水体中污染物的危害,依据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方法,对基准制定过程中涉及的我国人群暴露参数〔体重(BW)、饮水量(DI)和水产品摄入量(FI)〕和水环境参数〔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态有机碳(POC)浓度以及水生生物脂质分数〕进行研究与总结,建议在制定我国人体健康水质基准时,普通人群暴露参数BW、DI和FI分别采用61.9 kg、2.785 L/d和0.030 1 kg/d,水环境参数DOC和POC浓度分别采用2.68和0.73 mg/L,第2、3、4营养级淡水水生生物的脂质分数分别采用2.47%、3.08%、3.16%.基于我国人群暴露参数和水环境参数,推导了12种多环芳烃(PAHs)的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其中苯并[a]芘的基准值(4.53×10-4 μg/L)最小,蒽的基准值(173 μg/L)最大.此外,在人体健康水质基准的制定过程中,除饮水途径外,建议充分考虑食用水产品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效应;针对关注区域、年龄组与致癌风险水平不同造成的基准值的较大差异,建议在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过程中对其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7.
我国七大流域水体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我国七大流域水体中16种美国环保署(US EPA)优控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质量浓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评价了8种单体PAHs对水生生物的急性生态风险,分别应用浓度加和模型与效应加和模型评价了ΣPAH_8混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联合生态风险,利用人体暴露风险系数法对PAHs饮水途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七大流域水体中4环以下的PAHs浓度较高,ΣPAH_(16)浓度均值为2596. 25 ng·L~(-1),高于国外绝大多数水体中ΣPAHs浓度水平;国内外水体中PAHs的组成特征和来源相似;北方水体中ΣPAH_(16)污染比南方水体严重.七大流域水体中萘、苊、芴、菲、荧蒽、芘、蒽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al affected fraction,PAF)小于4%.除海河、长江流域外,其它几大流域水体中苯并(a)芘对水生生物的PAF值已超过5%,表明苯并(a)芘对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急性生态风险.浓度加和模型不适用于PAHs的水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效应加和模型进行的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除海河流域外,其它几大流域水体中ΣPAH_8混合物对水生生物的累计潜在影响比例(multisubstance PAF,ms PAF)均高于5%,说明ΣPAH_8混合物对水生生物存在较高的急性联合生态风险.七大流域水体中致癌类PAHs的饮水途径健康风险处于10~(-5)水平,高于US EPA推荐的对致癌物质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6)),非致癌类PAHs的饮水途径健康风险处于10~(-9)水平,远低于US EPA规定的阈值1,表明我国七大流域水体中PAHs可通过饮水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8.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作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水环境中均不同程度检出了PFOS.本研究综述了部分淡水水体中PFOS的污染现状,基于生存、生物化学、繁殖和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构建了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由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推导的HC_5值为0.085μg·L~(-1),远小于由其他毒性终点推导的HC5值.基于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数据,运用联合概率曲线法评估了国内外部分水体中PFO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调查水体中PFOS生态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酸酯作为溴代阻燃剂的替代物,在各种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中不断被检出,因其可能具有生殖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和致癌性等效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两种典型有机磷酸酯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CIPP)和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开展人体健康水质基准研究.基于太湖流域的人群暴露参数和生物累积系数,推导出太湖流域TCIPP和TCEP的非致癌效应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值分别55.62 μg·L-1和35.43 μg·L-1,TCEP的致癌效应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值为1.266 μg·L-1.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TCIPP和TCEP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但TCEP存在致癌健康风险,值得关注.本研究可为我国有机磷酸酯的环境风险管理及相关水质标准修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