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偏二甲肼在水中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地下水中不同浓度偏二甲肼降解速度不同;本反应为假一级反应;根据不同浓度偏二甲肼在水中降解的半衰期说明偏二甲肼在水中不太稳定。  相似文献   
2.
偏二甲肼污染及治理方法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偏二甲肼 (Unsymmetricaldimethyl-hydrazine ,简称UDMH)对人体致毒机理 ,对环境的污染特征 ,着重对偏二甲肼污染治理中的臭氧氧化法、自然降解法、离子树脂交换法、活性炭吸附法等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提出了TiO2 光催化氧化法及光和细菌降解偏二甲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湿法配料是玻璃生产中湿法防尘的一种有效措施,它是伴随着工艺的改进和防尘的需要而不断完善起来的。将粒径为2~60μm的20kg 重的不同物料,从1.5m 高处落下时,在距离落点0.5m 处测空气含尘浓度。结果表明,硅砂的扬尘程度随其所含水份而变化,含水量约为2~3%的硅砂几乎完全不扬程。湿法配料就是以增湿物料的方法,达到防尘和改进生产工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轻工业部劳动工资司劳动保护处在制定《玻璃生产配料车间防尘技术规程》(国家标准)的过程中,对国内80多个玻璃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在参阅国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了几篇关于玻璃生产防尘方面的文章,对玻璃生产企业的防尘工作,减少矽肺病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本刊将陆续发表这些文章。从这一期起,每期刊登壹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核桃青皮生物炭对重金属铅、铜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采用500℃限氧裂解法将农林废弃物核桃青皮制成核桃青皮生物炭,进行了核桃青皮生物炭对铅、铜的批量吸附实验.同时,利用扫描电镜、FTIR红外等方法探讨了核桃青皮炭吸附Pb~(2+)、Cu~(2+)的特性,探究了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吸附剂投加量、溶液初始pH等因素对核桃青皮生物炭吸附Pb~(2+)、Cu~(2+)作用的影响,讨论了吸附动力学特性及吸附等温特性.结果表明:温度298.15 K、pH为3~6条件下,核桃青皮生物炭吸附Pb~(2+)和Cu~(2+)在20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核桃青皮炭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8、1.5 g·L~(-1),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76.190、153.846 mg·g~(-1);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说明其吸附过程主要是近似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6.
随着垃圾填埋场开挖筛分分质利用工程的陆续开展,筛分出的腐殖土妥善处置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超声淋洗不同粒径的锑污染垃圾腐殖土,研究了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及两者复合淋洗剂的淋洗效果,并通过小麦种子萌发实验探究锑污染垃圾腐殖土资源化用作绿化用土的潜力。研究发现,柠檬酸和EDTA复合超声淋洗既可有效提升腐殖土中锑的去除效果,能缩短处理时间,能消除粒径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减少营养物质流失。小麦种子萌发实验表明,柠檬酸和EDTA复合超声淋洗后的腐殖土具有资源化用作绿化用土的潜力,适当地可以根据不同营养元素损失率进行氮肥、磷肥和钾肥掺拌。  相似文献   
7.
解决玻璃生产中的粉尘危害,重要的方法之一是与工艺的改进和变革相配合,再辅以通风除尘措施,即可收到技术进步和防尘的双重效果。鉴于玻璃粉状原料是粉尘产生的来源,本文以生产量占全国玻璃总吨位数最大的钠钙玻璃为主,着重阐述改变原料粒度的选用标准,以达到减小粉尘危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以一硫代砷酸盐(monothioarsenate, MTA)为研究对象,查明其在针铁矿上的吸附特征,分析砷酸盐、亚砷酸盐、胡敏酸(humic acid,HA)、硝酸盐和磷酸盐对针铁矿吸附MTA的影响并识别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当溶液中仅有一种砷形态时,MTA、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8、 2和4 h,吸附过程均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量(q_e)分别为2 129.851、 3 291.838和1 788.767mg·kg~(-1);当溶液中两种砷形态(砷酸盐与MTA,或亚砷酸盐与MTA)共存时,MTA在针铁矿上的吸附过程仍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但q_e显著减少,分别为1 236.941mg·kg~(-1)和1 532.287mg·kg~(-1),主要原因是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均能与MTA竞争吸附位点.②MTA在针铁矿上的q_e随着HA浓度(10~50 mg·L~(-1))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为HA大量的官能团抢占了针铁矿表面吸附点位,从而抑制了MTA的吸附;③当溶液中添加磷酸盐时, MTA、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在针铁矿上的q_e显著降低,分别为492.802、 815.782和303.714mg·kg~(-1),这是因为P与As存在竞争性吸附;当添加硝酸盐时,溶液中电子受体数量和Eh增加从而使得3种砷形态的q_e均增大,分别为2 211.030、 3 444.023和1 835.537mg·kg~(-1).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地区工业重化特征明显,工业水污染排放贡献超过10%,大气污染物占比更超过70%。本文采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识别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污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对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重点行业COD、氨氮、SO_2、NO_x排放强度进行分析。将排放强度拆分为末端削减、技术工业和产品结构三个指标,分析2012—2020年和2020—2030年两个时间段内,对污染排放强度降低贡献度最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末端削减和技术工艺对污染排放强度降低影响大,贡献值之和约为90%,两者分别代表末端处理技术对污染排放的削减程度,以及高附加值行业单位产值污染物产生水平;COD、SO_2和氨氮的排放强度由末端削减和技术工艺共同作用,NO_x的排放强度较高且未来末端削减水平进步小,未来需要重视该污染物的减排和治理。  相似文献   
10.
李超然  苗令占  侯俊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245-5253
针对近年来关于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膜在干湿胁迫下的响应研究进展,综述了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变化,主要分析了生物膜中不同功能类群(自养和异养)以及群落结构(α多样性以及β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随着干旱进行α多样性的降低以及β多样性的升高,另外系统总结了干湿胁迫下生物膜生产力和代谢功能的动态响应;重点分析了生物膜微生物群体对干湿胁迫的抗性机制,并展望了分子生态网络分析在生物膜动态响应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