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城市污泥和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施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的影响,可为林地施用混合堆肥产品的安全及功效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选取紫穗槐为研究对象,将污泥和园林废弃物以3种比例(GF(纯园林废弃物)、SGA(V(污泥)∶V(园林废弃物)=1∶3)、SGB(V(污泥)∶V(园林废弃物)=1∶1))进行混合堆肥,每种堆肥产品分别按0、5、10、50 kg·株-1(分别记作CK、T5、T10、T50)均匀施入样地.施肥1年后,于田间采样测定土壤生物活性指标及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单、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混合堆肥产品施用后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GF、SGA和SGB时,SMBC和SMBN均在施用量50 kg·株-1时达到最大.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酶指数(SEI)总体上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施入GF、SGA、SGB时,各个施肥梯度处理的土壤酶指数较CK分别增加93.33%~186.67%、14.58%~54.17%、119.05%~204.76%.通过主成分分析,依据各处理综合得分情况,不同堆肥产品总体上表现为:SGBGFSGA.施入GF、SGA和SGB,不同处理综合得分均为T50T10T5CK.说明施用堆肥产品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增加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的生物环境.  相似文献   
2.
采用某洗煤厂的煤矸石和天然粘土石灰石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氯化铝制备吸附剂对Zn~(2+)进行吸附,运用SEM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因素对Zn~(2+)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0℃、振荡时间为70 min、废水pH为6、吸附剂投加量为0.5 g时,Zn~(2+)去除率达到96.28%。煤矸石复合吸附剂对Zn~(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在高浓度时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低浓度时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且吸附是易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冶勒自然保护区林麝对生境选择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95年在相岭山系的冕宁冶勒自然保护区,采用作者新近提出的临时空间样方法,以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对林麝对生境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8月份,林麝喜欢活动于竹子密度不大(n=0~15m  相似文献   
4.
针对矿井人体舒适度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见性,建立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明、粉尘、噪声、着装感受、主观生理疲劳感受及主观心理疲劳感受九大评价指标,并对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进行改进,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将标准化方案引入模糊数学模型中,通过计算比较各方案的优劣;此外,与标准化方案的对比还可以验证各方案的可行性。将该方法应用到辰州矿业沃溪坑口的人体舒适度评价中,对3个不同中段的人体热舒适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标准值进行比对,所得评判向量为(0.862,0.777,0.633,0.831)。此结果表明,随着矿井中段位置的不断加深,舒适度显著下降,仅有16平处人体舒适度略高于标准值,深部42平处人体舒适度不符合井下环境标准,与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一致。该方法科学合理,可以在工程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天然生产麝香的主要物种,也是目前人工驯化、饲养最成功的泌香动物。我们从仲群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在饲养条件下种群发展规律及前景,从而提出对林麝饲养业有益的参考数据和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夏天的收获     
自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开展的争当环境小卫士系列活动,历时一年多,现已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的特点是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参赛人数多、效果显著。全国有百万名小学生参与,其系列活动中的“全国小学生环保知识大赛”、“全国小学生环保知识电视对抗赛”和“组织小学生开展具体的环保活动”三项主要活动获得了很大成功。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涌现出一大批成绩突出的小学生和环境小卫士。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保和教育部门、少年工作者、环保志愿者、以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都为积极开展争当环境小卫士的活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7月19日国家环保总局举行了“全国争当环境小卫士活动”发奖大会暨“中国环境小卫士赴日夏令营”开营仪式。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全国少工委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大会并讲话。国家环保总局王玉庆副局长对该活动的意义进行了高度概括,他指出:“环境小卫士既是一个光荣称号,更代表了一种现代文明精神。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少年儿童成为环境小卫士,相信环境小卫士的精神将通过这次活动深深地植根于中华大地,鼓舞我们的下一代都能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发奖大会上,三部委的领导向荣获本次系列活动的十佳省级争当环境小卫士活  相似文献   
7.
数量(密度)特征是动物种群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定点研究一个野生种群生态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其数量和年龄结构为进一步分析其种群的密度、移动、巢域和核域,尤其是为种群动态提供依据,也是珍稀动物保护和资源动物管理利用的先行工作和重要组成部份.关于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具体统计方法,有不少的文章报道,然而从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研究大型脊椎动物却较为少见,这主要是受研究方法的限制.为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临时空间样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冶勒自然保护区林麝的数量调查研究中去.结果表明:(1)集聚分布指数CA=12.09,说明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林麝有较高的集聚度;(2)林麝粪堆在野外的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并与负二项分布拟合较好;(3)在冶勒自然保护区,生活有62~98只左右的林麝,其密度为:1.0~1.6只/km^2.林麝在冶勒自然保护区呈现聚积分布的原因是由于环境和人类活动因素造成的.图1表2参24  相似文献   
8.
微尾鼩种群繁殖的年龄和季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2004年8月对四川南充地区微尾鼩种群不同年龄组繁殖的差异以及各年龄组在不同季节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尾鼩总性比为1.05,经χ2检验,两性差异不显著,繁殖个体性比为1.08,两性差异不显著.雄性微尾鼩1、2月份各年龄组的睾丸大小(长径与短径)和重量差异不显著,3~12月份差异极显著.微尾鼩各年龄组睾丸大小和重量在12mo内季节变化为1、2月差异均不明显,3~12月份未成体组(Ⅰ)季节变化明显,而成体Ⅰ组(Ⅱ)和成体Ⅱ组(Ⅲ)差异不明显.雌性子宫斑数在1~10之间,平均胎仔数为4.05±0.14只(N=76),4、9月份为繁殖高峰期,繁殖指数分别为2.37和1.45,4~10月份成体Ⅰ组(Ⅱ)和成体Ⅱ组(Ⅲ)的繁殖力和平均胎仔数年龄差异不明显,成体Ⅱ组(Ⅲ)繁殖力和平均胎仔数在4~12月份季节变化不显著.1、2月份均为雌雄微尾鼩非繁殖期,3~12月份为繁殖期.表2参24  相似文献   
9.
胡锦矗 《四川环境》1993,12(4):22-25
国内外从1936-1992年,共在野外捕捉260支大熊猫,迄今尚活着的有70支,死去的平均寿命低于野外2-3岁。自1963年北京动物园繁殖成功到1992年,共繁殖94胎产141仔。迄今尚活着有37支;死去104支。其中,仅活一周的有84支,占死亡总数的81%。双胞胎共46胎,但全成活的仅3胎。说明亟待急需解决如何提高寿命和幼仔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的重要性、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和常见的边坡防护类型及特点,总结出路基边坡防护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结合某高速公路高边坡防护工程实例,通过对防护方案的拟定过程及设计方法研究,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对防护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最终优化确定综合防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