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粉煤流化床(PC-FB)是一项燃烧效率高,同时实现炉内脱硫、低NOx和N2O排放的新型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在一座0.3Mw的试验台上,系统研究了其SO2生成与分布特性.主要包括:PC-FBC的SO2生成特性以及床层温度Tb、流化速度u0、二次风率R2、二次风投入位置、二次风喷射角度、喷口尺寸对SO2生成与分布的影响.试验燃用煤种含硫1.71%.在Tb=820~920℃,u0=1.2~3.3m/s,R2=30%~70%的条件下,流化床燃烧区(FBCZ)出口SO2浓度及炉膛出口SO2浓度SO″2分别为520~600ml/m3和1280~1300ml/m3.  相似文献   
2.
臭氧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制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O3毒理学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参考国际权威机构制订的O3健康基准和国外相关标准,在考虑O3室内污染特点和我国目前污染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推荐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发展工业型煤产业的重要意义和技术质量保证,洁净煤技术是控制污染和节约能源,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技术项目,将粉煤生产成型煤,为工业、民用提供洁净的燃料,既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同时改善能源结构,又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国家把煤炭产业列入中国洁净煤技术有限发展项目,目前制约型煤产业的发展要造气型和燃烧型煤并举,同时有利于用户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4.
围绕国家和自治区的总体要求,结合包头市实际,明确了包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主线,按环境要素提出了“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动力机制,为科学编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报废汽车再制造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为主线,围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热点问题,介绍了发达国家对报废汽车的管理模式与我国政府相关法规政策走向,分析了发展再制造产业面临的问题,以及报废汽车再制造即将朝着新兴产业化发展方向快速推进的动因和机遇。  相似文献   
6.
加油站地下储油罐压力管理系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当前普遍采用的加油站真空辅助式第二阶段油气回收系统中,为了避免回收到地下储油罐中的油气再次通过P/V阀排空,必须对其中气相空间的压力实施有效控制。从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地下储油罐的压力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基于膜分离技术、基于弹性气囊和基于活性炭吸附三大类,其中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在国内已经得到了较多关注。首次系统介绍了气囊式压力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结构设计,具体包括管线布局、钢制压力容器壳体、位于容器顶部封头上的接口组件和全部位于容器内的气囊等;同时对另外一种可行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MBR活性污泥培养驯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MBR反应器启动调试阶段的活性污泥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传统活性污泥法(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CAS)污泥接种至MBR反应器内污泥培养驯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情况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规律.同时,在传统污水污泥检测指标的基础上,对各阶段污泥中总细菌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应用PCR-DGGE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了相应的凝胶电泳图谱并进一步分析了菌群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以CAS污泥为接种污泥在MBR反应器内培养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变化突出,细菌群落结构演替明显,不同阶段菌群间的相似性说明了各阶段菌群的演变关系:污泥培养驯化是一个逐步有序的过程,微生物随反应器内不同时期及环境的变化而调整,逐渐演变成适应MBR工艺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8.
Zhou W  Juneau P  Qiu B 《Chemosphere》2006,65(10):1738-1746
Effects of cadmium (Cd) on the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the bloom-forming cyanobacterium 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tz 854 were investigated. The growth was markedly inhibited when it was treated with 4 microM Cd. However, the biomass production was almost not influenced after a prolonged exposure at Cd concentrations < or = 2 microM. Chlorophyll content was more sensitive to Cd toxicity than phycobiliproteins at 0.5 microM Cd. However, the decrease of phycobiliproteins was larger than chlorophyll at the highest Cd concentratio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F(v)/F(m) value was observed at Cd concentrations < or = 2 microM. On the other hand, when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4 microM Cd, F(v)/F(m)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12 h of treatment but decreased after 48 h. The true photosynthesis wa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d concentration at 2 h. However, we noticed a recovery when the treatment was prolonged. After 48 h of exposure at the highest Cd concentration, photosynthetic oxygen evolution was markedly inhibited but dark respiration increased by 67%. Cellular Cd contents were augmen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d concentration. To our knowledge, we have demonst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inhibitory site of Cd in M. aeruginosa is not located at the PSII or PSI level, but is probably situated on the ferredoxin/NADP(+)-oxidoreductase enzyme at the terminal of whole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We noticed also an increase of PSI activity, which is probably linked to the enhancement of 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around PSI.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increase of 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and dark respir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decrease of phycobiliproteins might be adaptive mechanisms of M. aeruginosa 854 under high C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
东北过伐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林分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林分特征尤其是经营上可以控制的因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来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本文作者以我国东北过伐林区3种典型天然林类型为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包括土壤含水率,树种多样性和林分密度;灌木层多样性组的变异被林分组第一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为68.32%,仍有31.68%的变异不能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DGGE研究膜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考查了天津某再生水处理厂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培养驯化直至正常运行全过程中总细菌群落结构的演替情况.结果表明,在MBR环境中,接种的传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在几天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进污水驯化时,微生物群落也遭受了冲击,最后经过培养驯化趋于稳定,一些菌种逐渐成长为顶级优势微生物,在反应器内占据主导地位.最终该反应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微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另外,对该微生物群落的部分优势总细菌进行了克隆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通过鉴定获得的10条总细菌的16S rDNA序列,它们分别与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亚硝酸菌属、丛毛单胞菌属和杆菌的同源性在97%以上,这些优势微生物在MBR反应器去除有机物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