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油页岩冶炼飞灰制备胶凝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油页岩冶炼飞灰、水泥熟料、石膏等为主要原料的胶凝体系。在选定胶凝体系激发剂种类的基础上,对激发剂的组合以及掺量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当油页岩冶炼飞灰为64%、熟料21.5%、石膏6%、激发剂1为2%、激发剂2为0.5%,激发剂3为6%时,可制备28d抗压强度达45MPa的胶凝材料。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首先简述了两种典型隔振器的设计计算方法.然后,以此为基础介绍了几种新研制出的新颖复合结构隔振器,建议将这几种隔振器在环境工程中应用,将会取得明显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4.
软锰矿-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铅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原料,掺杂一定量的软锰矿,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一种软锰矿-污泥活性炭,并运用比表面积测定、电镜扫描、红外光谱分析及O2-TPO等表征手段对软锰矿-污泥活性炭及纯污泥活性炭进行了结构特性的比较分析,证明添加软锰矿将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提高52.33%,是由于在制备过程中软锰矿催化了污泥中有机质的分解,同时也为新生炭提供了更多的骨架,促进了积炭反应的发生。软锰矿-污泥活性炭和纯污泥活性炭对废水中铅离子的吸附实验表明:当Pb2+初始浓度为40 mg/L、pH为5.0、活性炭用量为2 g/L、吸附时间为1 h时,软锰矿-污泥活性炭对废水中Pb2+的去除率可达88%,效果明显优于纯污泥活性炭。常温下软锰矿-污泥活性炭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步化学沉淀法分别脱除并回收磷酸铁生产废水中的高浓度磷酸根和硫酸根。实验结果表明:在以n(Fe~(3+))∶n(PO_4~(3-))=1.0的比例加入硫酸铁、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25℃、废水初始p H为8.17、反应30 min时二次调节废水p H至5.50的条件下,磷酸根去除率可达98%以上,所得沉淀中Fe和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77%和18.81%,成分简单,回收价值高;采用氢氧化钙作为沉淀剂,在n(Ca~(2+))∶n(SO_4~(2-))=1.0的条件下可将废水中硫酸根质量浓度由78.62 g/L降至2.16 g/L,硫酸根去除率为97.3%,硫酸钙回收量为120.2 g/L;最终出水的磷酸根质量浓度小于0.5 mg/L,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针对盘锦市农村污水来源广、收集困难、治理难度大的现状,盘锦市制定了农村污水治理的3种处理模式和处理工艺。总结盘锦市农村污水治理实践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废水中硫酸盐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效能的影响,采用单室空气阴极MFC反应器处理模拟硫酸盐废水,并对硫酸盐的电子分流过程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硫酸盐浓度能使MFC的稳定电压上升,电池持续时间延长,MFC输出功率增大。随着进水硫酸盐浓度提高,微生物产生的电子总量中,硫酸盐还原捕获的电子和通过外电路的电子所占的比例均下降,分别由12.54%和31.45%下降至7_32%和8.49%。研究表明,较低浓度硫酸盐能够提高MFC的电能输出功率,但由于硫酸盐的还原将消耗掉大量电子,进而降低MFC的库伦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叙述了盘锦地区由于油、气的开采,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新老工业污染源对环境、特别是水的污染问题.目前辽河下游水质超过地面水三类标准,近海海域也受到污染,水生生态遭到破坏.为了控制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本文对在石油开采时的溢油事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凤眼莲浮床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下浮床的净化效率、水生植物生长情况和植物体中氮磷的累积量。研究结果表明,凤眼莲浮岛对TN、TP的去除率与温度并不成正相关。浮岛的处理效果主要与浮岛植物的生物量有关,其处理效率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凤眼莲浮岛25℃时处理效率明显高于35℃和15℃。在北方地区浮岛技术的生态学价值要显著于环境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Landsat 7的武汉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使得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城市作为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为剧烈的部分,具有独特的区域环境,其中城市内部温度显著高于周边郊区的热岛效应是一个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和研究。武汉市是长江中游特大城市,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但对其研究很少。利用Landsat TM6波段数据,生成武汉市城市亮温场,分析了武汉市热场的分布、大小,利用亮温场均值、方差和相对温度评价城市热岛强度,并对城市热场的范围及强度变化与城市发展规模及方向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