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谈局部振动病及其防治吴秀华近年,我国对局部振动病的危害进行了许多调查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1985年国家颁布“局部振动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标准。局部振动病在工业的许多部门都有发生,但使用链锯的林业部门情况比较严重。正如加拿大的TonyBramm...  相似文献   
2.
从成果管理的政策导向必须是领导行为、成果管理的政策导向作用必须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成果管理的政策导向作用是成果管理的原动力等方面探讨了成果管理的导向问题,从而提出了成果管理导向的参考做法。  相似文献   
3.
对Ag—DDC光度法测砷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Ag-DDC光度法测砷时,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因素较多.本文重点阐述影响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新城子区家庭企业污染状况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而设计的灰色动态滤波,是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分析中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能在趋势背景上有效地突出地震前后的短期异常。本文介绍了这种滤波方法的机理和步骤,并用微机应用程序对地壳形变学科方面的资料进行处理研究,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静力位错理论对地震发生过程中的应力场状态进行分析;利用震时被灵敏仪器记录到的高分辨率应变(形变)阶的量值及其空间分布来反演地震断层的参数。将大地形变仪器的观测数据进行统一标度的归化,对前兆观测物理量进行归化处理分析,并进行震例验算。为正确把握地震时震源周边岩石中的应力过程及对在岩石中设置的形变类仪器的影响情况,特选择在布有各类高灵敏形变观测仪器的徐州综合形变地震台大型坑道中,使用化学致裂试验模拟震源的致裂点周围不同构造和距离位置上的岩石应力状态,分析应变的衰减规律,研究岩石中的不同构造方向上与距离因素有关的能量释放情况,建立相应的关系式。编制了震源参数反演、前兆场物理量归化处理等计算软件。通过震时形变资料反演地震断层参数,在为探索地震预报新途径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分析、比较了巨桉、竹柳和桤木3个速生用材树种幼树在3种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分别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5%~80%、55%~50%、35%~30%)的耗水特性。结果表明:①相同天气和水分条件下,蒸腾速率、各时段耗水量、日耗水量和总耗水量绝大多数均表现为巨桉>竹柳>桤木;②相同处理下,巨桉与竹柳的日耗水速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都明显高于桤木;③巨桉明显较大的整株叶面积及其在水分亏缺时采取的不同避旱策略是其耗水量高于其它2个树种的重要原因;④树木的耗水能力是与其同化能力、生长速率密切相关的,随土壤含水量下降,各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株高和地径生长量下降,蒸腾耗水也随之降低,但巨桉同化与耗水能力更不易受到干旱的影响;⑤巨桉和竹柳更适宜于在雨量充沛且季节分布均匀的地区发展,而在水分不足或季节性干旱频繁的地区则适合发展耗水量最小的桤木。  相似文献   
8.
客观地反映了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发育在苏北地区的各类地形变异常,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相探讨,在总结研究前兆的基础上指出综合预报的重要性和在中期趋势异常背景中捕捉短临前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报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一个基本事实是 ,地震预报水平远远未达到实用化的阶段。无庸置疑的是 ,作出发布短临预报的决策 ,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难度最大的工作。它长期困扰着各国地震工作部门和政府行政部门。公开发布地震预报 ,主要考虑因素有 :短临地震预报能力 ,作短临预报需付出的代价 ,以及地震预报公开发布后将会取得的实际收益。对以上三个因素权衡得失 ,趋利避害 ,注重实际效果。如果我们将这三个因素用预报效益来联系 ,那么 ,预报效益则等于预报实际取得的收益与发布地震预报必须付出的代价之比。若比值大于 1,则可公开发布 ;如比值小于 1,则不宜公开发布 ;当比值接近 1时 ,需同时考虑预报意见的信度这个因素。我国不同地区由于其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密度、国土财富率相差甚大 ,因此在用上述三个因素作是否公开发布地震预报的抉择上显然其结论是不同的。本文认为 :1 5 5级以下地震 ,东部和西部直接经济损失 (人民币 )约为 8亿元和 2亿元 ,经济上公开发布代价远大于当地所取得的实际收益 ,人员伤亡不超过 10人。因此无论东、西部均不宜公开发布地震预报 ,我们将 5 5级地震定为公开发布预报的震级下限。2 对于 5 5级至 6 5级地震 ,我国东部地区的直接经济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