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大亚湾红海束毛藻赤潮生消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15~18日广东省大亚湾海域发生了一次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赤潮,面积达100 km2,本文在现场监测与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赤潮过程中红海束毛藻数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潮高峰期(18日),表层红海束毛藻密度与叶绿素a浓度的平面分布趋势相同,呈现中心区>过渡区>边缘区的特点,且与水体营养盐含量(尤其是N、P)正相关;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是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递减;表层藻细胞数量和叶绿素a浓度的最大值分别为4.71×107 /L和51.6 mg/m3.室内模拟实验结果显示,稀释对红海束毛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N: P比为16时对其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本文还初步探讨了此次赤潮的来源和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不同调查时间和区域毛颚类的种类组成、丰度变化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以表层盐度(S)变化将调查海域划分三个区域:Ⅰ区(S<25)、Ⅱ区(2530).12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毛颚类13种,Ⅱ区和Ⅲ区的种数一般多于Ⅰ区,皆以暖水种居多.其中2002年7月(夏季)、2003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的3个航次结果表明珠江口毛颚类的平均丰度为23 ind/m3, 三个区域的平均丰度比较为Ⅰ区(43 ind/m3)> Ⅱ区(15 ind/m3)>Ⅲ区(11 ind/m3),春夏季的丰度高于冬季.另外在Ⅰ区进行了9个航次调查的研究表明:Ⅱ区的毛颚类平均丰度较高,月份之间的丰度差别明显,沿珠江口由内往外丰度增加.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是珠江口毛颚类的优势种.盐度、温度和饵料浓度是影响珠江口毛颚类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