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农业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这为我国跨世纪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30余年来禹城试验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经过“六五”至“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科技化发展。根据禹城农业的现状分析,已基本具备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条件,因此,禹城试区下一个发展目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进行农业现代化示范研究,促进禹城市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禹城试验区资源节约型高产高效农业综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高产高效是禹城农业近期发展的目标,制约这一发展目标的因素有资源浪费和利用效率低,高产低效经济效益不高等。攻关研究提出了水资源合理调配途径与节水技术;农牧结合型畜牧业发展与以有机农业为途径的土壤环境建设;作物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农业计算机管理技术等。上述技术有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优化和持续高产高效提供了支撑条件。这些研究成果通过示范应用,开始在禹城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在总茎数与预期穗数相等的有效分蘖期,进行深中耕与镇压相结合的控制措施可使无效分蘖形成“缺位”。拉大了有效生育与无效生育的距离,减少了无效分蘖,提高了有效分蘖的整齐度,并促进了根系发育,协调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及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矛盾,明显改善群体质量。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增强了植株的抗倒能力,降低了群体对个体的制约,源库关系更趋合理,产量和经济系数显著提高,是小麦高产、超高产综合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在山东禹城试验区连续13年定位试验为依据,对长期施用有机肥、无机肥、有机无机结合等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土壤养分演变与作物增产效果进行了系统总结。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情况下,有机肥不但在增加土壤有机营养,改善土壤有机质质量等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而且随着年限的增长,在增加土壤速效养分方面,有机肥的效果也逐渐超过无机肥;在作物产量方面,无机肥对冬小麦的增产作用优于有机肥,而在夏玉米上则表现出相反的结果。有机无机结合处理在改善土壤营养条件方面介于二者之间,而十几年来作物产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定位试验结果证明,有效磷肥施入石灰性土壤后,除部分供应当季作物所需外,其余绝大部分以缓效态保存于土壤而基本不向无效态转化。  相似文献   
5.
土壤有机质对小麦光合作用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盐化潮土上施用厩肥和秸秆,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促使作物叶片间CO2浓度增加,获得的光量子数目增多,光合作用增强,产量增高,同时叶片气孔阻力加大,可降低作物蒸腾强度,将对作物高产高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高产小麦“前氮后移”及不同追氮量对籽粒产量及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小麦施氮量以240kg/hm^2,基追比例5:5为宜。追氮量增加到240kg/hm^2,小麦产量反而降低。在药隔期,追施氮肥可明显改善后期光合性能,降低抽穗期的无效孽残存率,提高了旗叶和倒2叶后期叶绿素含量,延缓植株衰老,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