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探明地下滴灌对番茄根际微区氮循环微生物及土壤N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原位采集法,研究了不同滴灌管埋深(0、10、20、30 cm,依次记为CK、S10、S20、S30处理)对番茄根区土壤水分、养分、根系形态、微生物及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S10处理可提高10~20 cm土壤含水率,其土壤NO3--N含量、DOC(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根系分叉数、开花坐果期反硝化菌数量、果实成熟期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数量分别为CK处理的2.02、1.49、1.85、3.81、2.11和3.75倍(P < 0.05),且0~20 cm土壤孔隙度较CK处理增加了10.72%(P < 0.05),N2O排放量为CK处理的1.99倍(P < 0.05).S20处理显著提高了20~30 cm土壤含水率,其土壤NO3--N含量、DOC含量、根系分叉数、开花坐果期反硝化菌数量、果实成熟期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数量分别为CK处理的2.66、1.38、2.77、6.0、5.56和12.50倍(P < 0.05),且0~20 cm土壤孔隙度较CK处理增加了22.32%(P < 0.05),N2O排放量为CK处理的2.24倍.S30处理形成0~20 cm土壤“干层”和20~40 cm土壤“湿层”,土壤NO3--N含量、根系分叉数、开花坐果期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分别为CK处理的1.66、2.22、2.00和1.80倍(P < 0.05),但DOC含量、0~20 cm土壤孔隙度、反硝化细菌数量等显著低于S20处理(P < 0.05),N2O排放量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P < 0.05).地下滴灌方式下土壤N2O排放主要为反硝化作用,不同滴灌管埋深形成的土壤水分分布会影响根系分叉数和0~20 cm土壤孔隙度,调节NO3--N和DOC含量、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生物量,影响“根系-土壤-微生物”的交互作用和N2O排放量.S10、S20处理下根区环境利于增强“根系-土壤-微生物”的交互作用、促进反硝化作用和N2O排放,S30处理相对会减弱“根系-土壤-微生物”的交互作用、抑制N2O排放.研究显示,地下滴灌管埋深(土壤供水位置)通过调节根际微区土壤环境,改变氮循环微生物组成,进而影响“根系-土壤-微生物”的交互作用效应和土壤N2O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结合2014~2020年临汾市臭氧逐小时质量浓度和同期气象数据、再分析数据以及潜在源贡献函数法(PSCF)对临汾市O3污染时空变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及传输路径及潜在源分布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临汾市近年来臭氧污染日益严重,O3_8h_max年均质量浓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相对于2014年增加78.79%;月变化特征呈现“M”双峰型,季节变化峰值出现在夏季,而日变化受近地面大气光化学过程影响显著,呈较为明显的单峰单谷分布,峰值出现在14:00~16:00.O3浓度与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当研究区相对湿度为40%~60%,气温高于20℃,风速区间为2~6m/s时易出现高浓度O3污染.聚类分析表明临汾市O3重污染天气期间以短距离输送气流为主,高O3浓度除受到本地生成影响外,还受到省内临近城市及陕西省中部、河南省北部重工企业排放的大量NOx和VOCs传输的影响.因此,针对临汾市O3污染在严格控制本地污染源排放的前提下,必须加强汾渭平原地区的联防联控,才能有效缓解该区域大气污染的连片发生.  相似文献   
3.
郝永佩  宋晓伟  朱晓东  王京伟  程鹏 《环境科学》2023,44(12):6610-6620
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日益严峻,而对特定污染源大气污染排放特征及健康影响进行评估可以为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PM2.5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2010~2020年机动车污染排放特征、导致的健康效应与经济损失.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京津冀地区机动车PM2.5排放量呈现先逐年递增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不同车型污染物排放贡献率显示,重型货车和重型客车为PM2.5主要贡献车型;不同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存在差异,北京市污染物贡献率下降幅度明显,其余城市污染减排也不容忽视.机动车PM2.5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各健康终端发生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PM2.5污染造成约34 337人(95%CI:9 025~57 209人)早逝、4.55万人(95%CI:1.08~8.02万人)住院、 28.23万人(95%CI:14.05~41.63万人)门诊及43.90万人(95%CI:16.03~67.92万人)患病;研究期间(201...  相似文献   
4.
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对北京市延庆区PM_(2.5)中金属元素组分研究,分析金属元素富集程度并确认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PM_(2.5)中金属元素平均浓度5.93μg/m~3,约占PM_(2.5)质量的10.8%,前6位的元素为地壳元素;金属元素在PM_(2.5)中的占比随空气污染程度加重而下降。金属元素中Cd、Sc和Se的变异系数为1.33、1.66和3.56,数据离散性较大,人为活动对其贡献较大。Cu、Sc、Pb、Zn的富集因子介于10和100之间,Cd、Se的富集因子介于100和1000之间,受人为污染源影响。采暖季土壤和地壳源对PM_(2.5)中金属元素的贡献率最大,为43.46%;燃煤和建筑源,贡献率15.46%;机动车轮胎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统称为机动车源,贡献率为16.98%;工业污染源贡献率为5.8%。富集因子和主因子分析的金属元素中人为污染来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