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制微生物对某些环境污染物降解的质粒——降解性质粒,分子量较大,难于和染色体DNA分离。超螺旋质粒DNA在热变性后冷却即快速复性方面与染色体DNA不同。根据此性质,作者改进了McMaster的和Kado的方法,获得了良好效果。实验证明。经此法纯化的质粒具有转化活性,是研究化学污染物的降解性质粒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
太湖水中降解苯酚的细菌有3个属,分别是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是降解苯酚的主要细菌。未驯化细菌对1mg/L苯酚的降解率介于70%~85%。驯化细菌对苯酚的降解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60mg/L苯酚的降解率达到了60%,86%。CS1培养基适宜测试未驯化细菌对苯酚的降解能力,测试驯化细菌则要用CS2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秦山核电站运行前后相隔近7 a 的工程区邻近海域四季度月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态各要素的两次调查分析,进行了Ⅰ期工程运行以来海域生态环境及水质状况的影响评价。结果认为,秦山海域具典型强潮河口湾生态特征,营养盐丰富,而生产力低下。潮汐、径流和湾外海水入侵是导致海洋环境要素季节和年际变化并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结构的主要因子。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上升是沿岸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的结果。核电站运行中冷却水的热排放由于杭州湾特殊的海底地形和强潮混合的水体环境对附近水域的热升温效应不明显。秦山Ⅰ期工程运行以来对海域生态环境和水质变化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期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期结构概率失效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失效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以徐水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风险评定识别出施工最不利阶段--最大双悬臂时的主要风险因素即:节段特性模量的不确定性、梁体自重的不确定性以及预应力损失的不确定性.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及蒙特卡洛法,计算徐水沟特大桥在最大悬臂时的失效概率,并确定施工期的目标可靠度.依据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期结构概率失效的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BHC降解性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离获得了一株对β-及γ-BHC均具有一定降解效果的Ⅱ_5-A菌株,该菌在好气条件下以BHC为唯一碳源。检测发现。它携带一个质粒。用丝裂霉素C进行的质粒消除试验表明,凡是消除了质粒的菌株,均丧失在以BHC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的生长能力。该质粒经提取和纯化后,通过转化,成功地转移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C600),使该转化子获得降解BHC的能力,并在转化子中检测出与原菌株电泳泳动度相同的质粒。因此,认为Ⅱ_5-A菌株降解BHC的基因是位于它所携带的质粒上。作者暂将此降解性质粒命名为BHC质粒,并编号为pWE1。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孔陶珠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自制多孔陶珠载体固定脱色混合菌,在不同pH、温度、增补营养浓度、固定化细胞与废水比率等条件对印染废水的脱色进行了试验.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填充柱式反应器作扩大处理印染废水,脱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8.
噬菌体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细菌病毒,由于它在寄主、分布、耐受性等方面与某些致病、致癌病毒基本一致,以及单链核酸噬菌体专一雄性感染方式等特点,近年来在环境科学中正获得愈来愈多的应用。例如噬菌体被用来预测农作物中细菌病原菌的曝发;作为生活用水的污染指标和江河湖泊水流流速、流向的追踪剂。 在污水处理站曝气池中的生态学研究中多年来科学工作者广泛研究了微型动物、真菌、放线菌、酵母和细菌的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不论从数量上、种类  相似文献   
9.
深海采矿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Ⅱ. 底层生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现有深海采矿环境影响实验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深海采矿对底层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深海采矿对底层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矿区生物种类多样性明显降低,尤其是以结核作为硬基质固着的底栖生物,但由于大部分大型和巨型底栖生物在海洋中分布较广泛,因此局部海底的采矿不太可能导致某一物种从海洋里完全灭绝;除细菌外,巨型、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的密度都明显下降,但3a后运动能力较强的软相底质动物的密度基本上恢复至振动前的水平。尽管大量关于深海采矿环境影响的工作已做或仍在进行,但目前人们对深海生态学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不能对深海大尺度商业采矿的环境风险作出结论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从粤东北山区自然环境特征出发,分析了梅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借鉴国内外公路环保科研成果,对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特殊环境问题提出了减缓不良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