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UF&RO膜组合工艺制取纯水,考察各项操作条件对系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来水经UF&RO膜组合工艺装置的出水满足试验纯水水质要求.对于UF系统,冲洗频率、过滤方式和操作压力均影响系统的制水效率.冲洗频率越大,制水效率越高;各种过滤方式中,死端过滤效率最高;在一定范围内,操作压力升高,制水效率反而下降.对于RO系统,应根据出水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回收率和操作压力.  相似文献   
2.
EGSB反应器处理米酒废水的启动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米酒厂废水由洗米、制曲用大豆蒸煮和酒蒸馏 3道工序中所排出的废水组成 ,是一种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在采用EGSB反应器对其进行处理时 ,以处理啤酒废水的 UASB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可以实现快速启动。启动过程中 ,容积负荷的提高幅度以每次 2~ 3 kg COD/( m3· d)为宜 ,同时要保持出水的 p H维持在 8以上 ;为了防止酸化 ,应当适当地在进水中投加碱剂。采用 EGSB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处理该废水时 ,容积负荷可以达到 2 0 kg COD/( m3· d) ,COD去除率在 70 %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就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重点流域水环境。  相似文献   
4.
从抗冲击负荷、变换水质和间断运行等三个方面来考察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装置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启动成功后的EGSB反应器装置耐冲击,对不同水质的适应能力强,间断一段时间后重新启动迅速。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处理低浓度、难降解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废水,以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好氧污泥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污泥的混合污泥为接种污泥,以葡萄糖模拟废水为基质,不断增加PVC离心母液废水所占比例的方法驯化厌氧微生物,实现了系统的成功启动。系统启动期间,进水有机负荷(以COD计)和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保持在0.2 kg/(m3.d)和50 h左右,出水COD去除率和pH分别稳定在80%和8.0左右。结果表明,添加共代谢基质能利用基质间的协同作用缓解有毒物质对微生物的毒性作用,显著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通过采用改变水质、保持稳定负荷实现EGSB反应器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的成功启动证明,该启动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苯酚丙酮装置,系统介绍了活性炭吸附器在尾气处理中的使用情况及活性炭吸附和再生的工艺过程。经活性炭吸附器处理后的尾气中有机物含量低于10ppm,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最大限度回收了有机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间歇法测定溶液吸光度,研究了3种常用浆料聚乙烯醇(PVA17-99)、改性淀粉和丙烯聚酯复合浆料(KS-22)的存在对臭氧降解染科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浆科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对臭氧氧化酸性灰BG 200%的脱色率均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0.090 g/L,PVA 17-99、改性淀粉和KS-22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13 g/L、0~0.2 g/L和0~0.1g/L时脱色率提高,当3种浆料的质量浓度大于上述质量浓度时,脱色率降低.同时,研究了这3种浆料对弱酸性灰ABL、直接混纺红D-BLL、活性红紫X-2R和活性黄HF-3RA等4种染料臭氧氧化脱色的影响.结果与酸性灰BG 200%类似:PVA17-99能够在较宽的质量浓度范围对臭氧氧化起促进作用,改性淀粉的范围次之,KS-22的范围最小.  相似文献   
8.
操作条件对UF & RO工艺制取纯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F&RO膜组合工艺制取纯水,考察各项操作条件对系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来水经UF&RO膜组合工艺装置的出水满足试验纯水水质要求。对于UF系统,冲洗频率、过滤方式和操作压力均影响系统的制水效率。冲洗频率越大,制水效率越高;各种过滤方式中,死端过滤效率最高;在一定范围内,操作压力升高,制水效率反而下降。对于RO系统,应根据出水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回收率和操作压力。  相似文献   
9.
实验以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为出发菌源,以润滑油为唯一碳源,经过筛选分离得到4株对润滑油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发现,4株菌株分别为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动胶菌属(Azo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其中菌株G4为黄杆菌属,其润滑油降解效率最高。研究菌株G4降解性能的影响因素发现,实验中的各因素对润滑油降解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温度>葡萄糖浓度>硫酸铵浓度>pH值。在温度20~40℃下,菌株G4对润滑油均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在适宜的温度范围中,pH值5.0~9.0范围内,菌株G4的润滑油降解率随pH值的变化很小,且均在80%以上。菌株G4在以润滑油为唯一碳源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值为9.0,硫酸铵浓度为1.0 g/L。在此条件下培养36 h,100 mL的G4培养液对200μL润滑油的降解率可达84.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