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用~(14)C标记法研究呋喃丹在水稻-鱼和水稻-萍-鱼两种模拟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消失和残留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萍的引入,使在水稻-萍-鱼系统中,田表水中的残留较低,而鱼体中残留较高。结合态残留物是土壤、鱼和植株体中呋喃丹的主要残留形态。  相似文献   
2.
14C-甲磺隆在土壤中的可提态残留、结合态残留和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从质量平衡角度,研究了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14C-BR)、可提态残留(14C-ER)以及矿化为14CO2的规律;同时对14C-BR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4C-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的14C-ER,其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甲磺隆母体化合物在7种土壤中 的半减期为13.3~66.6d,降解速率常数λ(d-1)与pH呈显著负相关.②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形成的14C-BR,其含量在培养初期的20d内,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培养20d后,14C-BR的含量只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H是04C-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BR的主要影响因子.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的14C-BR的最大值约为引入量的19.3%~52.6%.③在整个培养试验过程中,7种土壤中的14C-BR主要分布在富啡酸和胡敏素中,但其分布在胡敏酸中的相对百分比较小.因此,在14C-甲磺隆形成BR的过程中,富啡酸的作用>胡敏素>胡敏酸.④在整个培养试验期间(180d),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通过三嗪杂环开环矿化为14CO2的量约占引入量的12.9%~27.0%,其在碱性土壤中更难被矿化为14CO2.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使用的化学农药中,六六六制剂仍占相当数量。因此,研究六六六在农作物上的残留对保障人民健康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利用放射性碳—14标记六六六研究了“乙氯杀螟粉”(含有效成分丙体六六六3%和对硫磷1%)中六六六  相似文献   
4.
前言 当氮肥施入农田后,由于受土壤中硝化细菌的作用而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对于如何抑制硝化细菌的活动,减少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已为各国所重视。因此,许多国家都先后进行了氮肥增效剂的研究,仅日本近年来注册生产的达九种,其中脒基硫脲为日东化工株式会社研制,于1968年注册生产,在复合肥料中掺合0.5%使用。据最近报导,脒基硫脲自1975年到1976年的年产  相似文献   
5.
 在重金属离子的暴露作用下,鲫鱼DNA总甲基化水平发生变化.结果表明,Cu、Zn、Pb、Cd及其混合重金属离子极大地提高了鲫鱼肝脏DNA的总甲基化水平;Cu、Zn两种生物元素对DNA总甲基化水平的改变要小于Pb、Cd两种非生物元素;随着混合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鲫鱼肝脏DNA的总甲基化水平也有所增高;混合重金属离子对不同组织DNA总甲基化水平的影响不同,肝脏>鱼鳃>肾脏.重金属离子作用下的鲫鱼组织DNA总甲基化水平改变是其产生基因毒性作用的另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6.
郭江峰  孙锦荷  平霄飞  叶庆富 《环境科学》2000,21(3):104-104-106
利用湿热法可以将 14C-绿黄隆结合残留物从土壤中释放出来 .但该残留物的极性较强 ,在 GC- MS分析前 ,需进行衍生化处理 .本研究建立了该残留物的 DMSO(二甲基亚砜 ) - NaH-CH3I衍生化法 .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 ,在反应温度为 35℃ ,反应时间 5min,衍生化试剂加入量 0.15ml时 ,衍生化产率最高 ,其中温度对衍生化产率存在显著影响 .GC- MS分析表明 ,该方法是可行的 .  相似文献   
7.
释放的14C-绿黄隆结合残留物的衍生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湿热法可以将^14C-绿黄降结合残留物从土壤中释放出来,但该残留物的极性较强,在GC-MS分析前,需进行衍生化处理。本研究建立了该残留物的DMSO(二甲基亚砜)-NaH-CH3I衍生化法。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5min,衍生化试剂加入量0.15ml时,衍生化产率最高,其中温度对衍生化产率存在显著影响。GC-MS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营养关系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系分泌物(root exudates, RE)主要有粘胶、外酶、有机酸、糖、酚及各种氨基酸。不同营养基因型的植物, RE组分明显不同。存在养分和环境胁迫时,植物通过增加粘胶、酶及某些有机酸的分泌量以适应变化的环境。RE也是植物改善根际营养环境的重要手段。RE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促进矿物风化,提高土壤CEC,影响土壤pH、土壤矿物表面吸附性能及土壤生物学性质。RE还在活化根际土壤养分,促进植物对养分吸收起主要作用。今后RE的研究应注重RE研究方法的完善,拓展研究领域,并加强与各学科的联合。  相似文献   
9.
14C-甲磺隆在土壤中的可提态残留、结合态残留和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从质量平衡角度,研究了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14C-BR)、可提态残留(14C-ER)以及矿化为14CO2的规律;同时对14C-BR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4C-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的14C-ER,其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甲磺隆母体化合物在7种土壤中 的半减期为13.3~66.6d,降解速率常数λ(d-1)与pH呈显著负相关.②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形成的14C-BR,其含量在培养初期的20d内,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培养20d后,14C-BR的含量只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H是14C-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BR的主要影响因子.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的14C-BR的最大值约为引入量的19.3%~52.6%.③在整个培养试验过程中,7种土壤中的14C-BR主要分布在富啡酸和胡敏素中,但其分布在胡敏酸中的相对百分比较小.因此,在14C-甲磺隆形成BR的过程中,富啡酸的作用>胡敏素>胡敏酸.④在整个培养试验期间(180d),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通过三嗪杂环开环矿化为14CO2的量约占引入量的12.9%~27.0%,其在碱性土壤中更难被矿化为14CO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