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1.
2002年7月采集崇明东滩低潮滩沉积物样和水样,运用模拟实验研究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交换行为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沉积物不断发生再悬浮的过程中,水体中三态氮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NO3--N变化最为显著,升高浓度值达11.869μmol·L-1,NH4+-N增长2.1713μmol·L-1,NO2--N的释放约为0.2μmol·L-1,可溶磷的含量也有少量的增加.同时,再悬浮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与静置状态相比,NH4+-N和NO3--N表现出与静置状态截然相反的变化规律,NO2--N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化比较复杂,初期与静置状态相反而后表现一致.再悬浮颗粒物浓度也是制约沉积物-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变化的主要因子之一.实验结果显示,NH4+-N在前7h以内的变化和悬浮颗粒物浓度表现出较好的相关关系,后5h呈负相关关系;NO2--N和可溶磷在整个过程中与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变化都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只有NO3--N的变化与其关系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浙江省温州市九山外河污染治理技术的集成应用及治理成效。九山外河的综合整治工程采用了外源调水、底泥生态疏浚、河岸带阻控、人工曝气复氧和生态浮岛等多项技术,整治后的九山外河水体黑臭治理初见成效,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水逐步改善为Ⅴ类或Ⅳ类水,水体生境和生物多样性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将治理后对河流的实际感受与预期期望进行比较,69.2%的居民认为河流治理工程得分在60分以上,对河流治理总体比较满意。最后,对九山外河治理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河流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随着该区内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区内绝大部分河流已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笔者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流水质历年监测资料,并结合实验室实测数据和实地考察,简要地分析了该地区主要河流水质现状,初步揭示了该地区河流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时间变化趋势,以期为该地区河流污染的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潮滩沉积物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潮滩是一个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条件复杂多变的场所,重金属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有着独特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笔者意在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并指出该领域中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周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上海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心,近20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海城市周边地区经济蒸蒸日下,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并呈现其鲜的特点。分析上海城市周边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该区大气污染有从市区向郊县转移的迹象。东部河口区及滨岸带水污染加剧,主要表现在重金属污染和营养盐所引发的赤潮问题相比过去都有增加的趋势,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如多环芳烃的富积也愈发严重,研究区内的苊,蒽,已经超出了ER-L和ISQV-low值,已具有潜在的不利的生物影响效应;另外,上海周边地区非点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畜禽尿粪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农药和化肥污染在非点源污染中更为。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河流黑臭的原因分析及生态危害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了解河流黑臭实质的基础上,结合过去河流黑臭研究成果,提出了导致目前城市河流黑臭的几个主要原因:有机污染负荷的加大;河流底泥污染及其再悬浮作用;水体热污染及其他原因。初步探讨了城市河流黑臭的生态危害:影响居民生活,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了生态系统;损害城市景观等。  相似文献   
7.
盐度对崇明东滩沉积物-水界面NH4+交换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自然沉积物柱样不同盐度下的模拟 ,得出在有丰富微生物活动的潮滩由盐度的增加引起的NH4 离子配位体的增加 ,不能直接导致NH4 从沉积物 -水界面析出 ,而主要是通过对微生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控制NH4 在界面的交换行为 ,并且盐度增加引起NH4 在界面扩散行为的变化 ,仅在中盐度条件下盐度增加的最初 1~ 2h内表现出来。在低盐度下 ,矿化作用对盐度最敏感 ,在盐度从 7降到 0的初始 1h内 ,矿化作用超过硝化作用 ,使NH4 从沉积物—水界面析出 ,而中盐度下硝化作用对盐度的增加更敏感。在盐度增加的整个过程中 ,微生物的矿化和硝化都受到抑制 ,但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