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为降低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中的排气噪声,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声学特性模型,分析得到了其消声特性和传递损失曲线,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结构参数对消声特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具有降噪能力,且对高频噪声消声效果明显好于低频噪声,平均消声量为20 dB左右;直径比和扩张管锥角是影响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消声特性的2个主要因素,适当选用小的直径比和扩张管锥角,有利于提高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的消声性能。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SCR催化器载体结构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柴油机选择催化还原(SCR)催化器载体结构参数优化的设计方法,根据车用柴油机排量,将SCR催化器载体分为4类,选取载体体积、长度、目数、壁厚和涂层厚5个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以高NO。转化率及低压力损失为优化目标,利用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选择样本点进行数值模拟,在构建的Kriging近似模型基础上,对载体结构参数采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non—dominatedsortinggeneticalgorithm—II)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Kriging近似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结合NSGA—II算法对SCR催化器载体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是可行的、有效的,不同排量下的优化结果均能够较好地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中灰烬颗粒的沉积特征,设计了一种非对称孔道微粒捕集器,基于非对称孔道微粒捕集器对微粒捕集器再生模型进行修正,分析了非对称孔道对微粒捕集器再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过滤体进出口截面比能减少微粒捕集器的压力损失,降低碳烟再生时过滤壁面的最大温度,且非对称孔道能减少灰烬沉积对再生时壁面最大温度的影响,因此根据过滤体壁面厚度适当增大进出口孔道截面比可以有效提升过滤体的碳烟承载量,延长微粒捕集器的车载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模拟试验,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15)NO_3~-在生物滞留系统中的迁移转化以及丹麦草对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组(植物组)中约79.6%的NO_3~-发生了转化,其中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微生物固定和植物吸收参与转化分别占所添加~(15)N的32.7%、10.4%、24.2%和12.3%;在对照组中,约60.5%的NO_3~-发生了转化,其中反硝化作用、DNRA作用和微生物固定参与转化部分分别占所添加~(15)N的21.6%、19.5%和19.4%。两组中,反硝化作用均为优势反应,其次是微生物的固定和DNRA作用。在处理组中,丹麦草的直接吸收对NO_3~-的去除起到一定作用,同时间接促进了反硝化作用和微生物固定,加快了生物滞留系统对NO_3~-的去除。  相似文献   
5.
胞外聚合物(EPS)是影响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因素。脱水试验过程中,将芬顿试剂和剩余污泥混合,控制芬顿试剂和稀硫酸的投加量,测定剩余污泥的毛细吸收时间和比阻,总结出芬顿反应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Fenton反应的最佳条件是pH为3,H_2O_2投加量为12.4g/L,Fe~(2+)投加量为1.5g/L,反应12min后,对应的毛细吸水时间(CST)和污泥比阻(SRF)分别为21s和0.3×1012m/kg。分析表明:Fenton反应能够破坏剩余污泥中EPS的蛋白质和多糖成分,瓦解EPS锁水结构,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6.
陈韬  邹子介  李剑沣 《环境工程》2017,35(10):66-70
通过构建模拟实验,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在生物滞留系统中碳源对生物滞留系统中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处理组(葡萄糖50,100,150,200,250 mg/L)中NO_3~-发生转化的量分别为41.1%、47.9%、50.7%、56.2%和57.6%。以葡萄糖为碳源,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DNRA作用效果最显著,~(15)N-NH_4~+含量占初始添加~(15)N的24.7%;初始浓度为250 mg/L时,DNRA作用最弱,~(15)N-NH_4~+含量占初始添加~(15)N的13.7%。反硝化和DNRA作用同时进行,系统中~(15)N-NO_3~-含量的减少均伴随着DNRA过程中间产物~(15)N-NO_2~-含量的积累和最终产物~(15)N-NH+4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供氧方式对SBR法硝化过程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薇  王淑莹  彭永臻  陈韬 《环境化学》2002,21(6):571-575
采用SBR法对不同供氧方式下硝化过程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曝气量恒定的条件下,DO和PH值可联合作为硝化时间的控制参数,但ORP无法单独作为控制参数,在DO恒定的情况下,DO无法作为控制参数;PH值在硝化过程中缓慢下降或趋于稳定,当硝化反应结束时突然升高,因此,PH值可作为硝化时间较好的控制参数;ORP的硝化初期快速升高,然后升高的速度愈来愈慢,直至趋于平稳,对硝化结束的指示作用不是很明显,无法单独作为控制参数;为维持硝化过程中DO的恒定,曝气量将逐渐减小,只要系统污泥浓度和所要控制的DO水平相同,任何浓度的原水在硝化结束时调节的最小曝气量都是相同的,因此,将曝气量下限值的控制方法与PH值控制相结合,可使SBR硝化时间的控制更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通过营养物耗竭法研究了丹麦草、萱草、狼尾草3种生物滞留植物对NH~+_4-N、NO~-_3-N、Glycine-N、TSP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于无机氮的吸收效果更好,并且对NH~+_4-N的吸收效果优于NO~-_3-N。当雨水中NH~+_4-N、TSP含量较高时,生物滞留系统植物宜选用萱草;当NO~-_3-N含量较高时,宜选用丹麦草;当Glycine-N含量较高时,宜选用狼尾草。因此,当雨水中各种污染物含量较低时,生物滞留系统可选用狼尾草;在干旱地区,则宜选用萱草。  相似文献   
9.
基于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瞬态复合再生机理,建立了CFD三维仿真模型,并利用漩涡破碎燃烧模型和场协同数学模型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瞬态复合再生过程的速度矢量和温度梯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场协同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时间为175 s时的微粒捕集器过滤体后端壁面峰值温度达到1 184 K,且其过滤体内速度矢量和温度梯度的协同度最好,最优燃烧再生区域所占最大比值为0.58,表明此时微粒捕集器过滤体内再生燃烧速率最大,其再生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