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分析南岭中段区域弄蝶(Hesperiidae)的物种组成、南坡与北坡的差异、不同海拔弄蝶的多样性及生态分布特点,选择南岭中段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南坡)和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为监测区开展研究。2012—2015年共发现弄蝶83种,其中南坡73种,北坡43种,加之前人调查和记录的共有53属144种,其中东洋区占80.56%,东洋-古北区占14.58%;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华南、西南、华中3区共有种占31.25%,仅分布于华南区占29.17%,华南区与西南区共有种占13.89%,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种占12.50%。在种的数量上,南坡高于北坡;除北坡海拔600 m外,各监测点种的数量存在年际间波动,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优势种不相同,南坡海拔600、1 100 m和北坡600 m的优势种均为旖弄蝶Isoteinon lamprospilus,而北坡1 100m的优势种为白弄蝶Abraximorphadavidii,山顶的优势种为无趾弄蝶Hasoraanura;中等海拨(1 000—1 100 m)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的物种数、种群密度和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低山常绿阔叶林(500—600 m)和山顶矮林(1 850—1 902 m),该结果符合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中间高度膨胀"假说;南北坡间各监测点相似性指数在0.095—0.465,相似性指数最大的均是海拔500 m。南岭中段弄蝶在组分上呈现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有明显的以南岭为核心向周边扩散的现象,暗示了南岭中段可能为中国弄蝶的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该研究结果可为林业区划、环境监测、蝶类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