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自行研发的泥-水界面微孔曝气系统,开展了底泥表面曝气和覆盖对城市重污染河道底泥磷释放及形态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孔曝气能够有效提高上覆水的溶解氧(DO)和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Eh),能够将泥-水界面Eh维持在-100 m V左右,DO提高到6 mg·L-1以上.与对照比较,原位覆盖处理的上覆水DO和Eh有一定提高,但仍明显低于微孔曝气处理.与对照相比较,微孔曝气处理均有效降低上覆水中总磷(TP)和溶解性正磷酸盐(PO3-4)的含量.试验结束时,微孔曝气(A)和微孔曝气+原位覆盖处理(A+C)上覆水中TP含量由初始的0.201 mg·L-1分别降至0.062 mg·L-1和0.050 mg·L-1;上覆水中PO3-4含量由0.086 mg·L-1和0.078 mg·L-1分别降至0.026 mg·L-1和0.023 mg·L-1.与对照相比,微孔曝气处理明显降低了底泥间隙水中TP的浓度,在整个培养期间,其TP含量平均下降38.8%(A)和47.9%(A+C).底泥原位覆盖处理对抑制泥-水界面磷释放能力要弱于微孔曝气处理,而且在试验后期(50 d),上覆水中TP和PO3-4的含量均有所反弹.不管有无覆盖,泥-水界面微孔曝气处理均显著改变了表层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显著降低了底泥中铁铝结合态磷(Fe/Al-P)组分比例,而钙结合态磷(Ca-P)含量比例却出现明显增加.单一的表面覆盖处理对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没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与单一的处理效果相比较,泥-水界面纳米微孔曝气处理,并结合底泥原位覆盖,更有利于抑制城市重污染河道泥-水界面中磷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2.
阳澄湖浮游植物研究及其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阳澄湖水体2002年-2007年间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结合富营养化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92属283种(包括变种),其中以硅藻门的种类占优势;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随年度和水域不同而呈现差异;浮游植物对阳澄湖富营养化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水体为轻度富营养化水体,近年来有加重的趋势。本研究为建立阳澄湖长期生态研究数据信息库及长江中下游淀泖地区浅水型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苏州阳澄湖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澄湖是苏州地区重要的综合水源。从2004年3月至10月对阳澄湖进行了3次浮游植物的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83属211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41属103种,占全部种类的48.8%;其次为硅藻门,有20属50种;裸藻门有4属29种;蓝藻门有9属16种;隐藻门有2属3种;甲藻门有3属6种;金藻门有3属3种;黄藻门有1属1种。并对该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优势种、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淡水单孔蚓Monopylephorus limosus的生物富集实验,研究了黑碳对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类有机化合物菲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黑碳对菲吸附和解吸行为的影响,并用"双元平衡解吸(DED)模型"对解吸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土壤和沉积物中黑碳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菲在颤蚓体内的生物累积因子(BSAF)的降低,其原因在于菲在黑碳沉积物样品中的不可逆吸附程度的显著增强.研究发现,土壤和沉积物中菲的生物可利用性与土壤和沉积物中菲的吸附相浓度无关而与孔隙水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早期预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处理污水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应用过程中,频频发生的污泥膨胀现象成为影响污水处理效率的难题,对污泥膨胀进行早期预警调控研究,已成为该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阐述了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预警研究的进展情况,从污泥常规指标测定、形态观察和分子生态学3个方面对丝状污泥膨胀的预警方法进行了综述,对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展望了丝状污泥膨胀预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多环芳烃在中国两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批量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多环芳烃类有机化合物萘和菲在两种中国典型土壤样品(草甸土和黑土)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并用一种新型解吸模型--"双元平衡解吸(DED)模型"对解吸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萘和菲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符合传统的线性模型,解吸行为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且DED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DED模型能够利用简单的理化参数更加准确地定量描述憎水性有机污染物的解吸行为,该模型可为我国的土壤风险评价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等工作提供量化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膨胀型防火涂料的阻燃性能,以聚氨酯树脂为基料,以聚磷酸铵、尿素为阻燃体系,通过加入不同掺量的钛酸酯偶联剂改性β-环糊精(β-CD),提高阻燃效果。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锥形量热仪(CONE)、热重分析仪(TG)、差热扫描量热仪(DSC)等,研究改性β-CD的含量对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火安全性的影响,使用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涂料的热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改性β-CD能有效地提高涂料的阻燃性能,当β-CD为1wt%时拥有最佳阻燃性能,1wt%改性β-CD能够提高涂层的蓄热能力,延缓APP的分解和抑制碳质材料的分解,进而提高涂料的阻燃性能。通过热解动力学拟合曲线得出,1wt%的样品能在253 ℃以后显著提高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涂层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8.
浅水型湖泊蓝藻水华预警监测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水型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不断加快,呈现出蓝藻水华暴发现象是逐年增加的。太湖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浅水型湖泊更因近年来蓝藻水华频发的态势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确保太湖地区饮水安全,提高政府应对蓝藻水华的能力,对太湖蓝藻水华进行预警监测是判断其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应对策的重要手段。着力分析和总结了太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从预警监测工作的统筹、预警监测体系的建立、技术分析、预警监测的启动、分级与评价、预警信息的发布、预警监测的终止到预警监测的保障机制等,以利于同行们更好地应对浅水型湖泊蓝藻水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Riparian wetland controls the transfer of terrestrial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to surface water bodie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on riparian soil DOM quality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aquatic environment are largely unknown. In this study, the amount and composition of water-extracted soil organic matter (WSOM) in riparian wetlands were determin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and uses on spatial patterns of WSOM and streamwater quality on Chongming Island, China. The fluorescent properties of WSOM and fluvial DOM were analyzed using EEM spectra-combining PARAFAC model and accurate MS and MS/MS identification. Our findings showed no differences in the riparian WSOC contents between land use types (agricultural land, natural wetland, commercial land and industrial land). However, the fluorescent WSOM and its humic-like (Comp.1 and Comp.2) and microbial degradation (Comp.4) components significantly varied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P < 0.05). Overall, the fluorescent WSOM quantities and its components (Comp.1, Comp.2 and Comp.4) were present at markedly lower concentrations for agricultural land use relative to the other three land uses. The same distribution pattern was observed for carbonyl compounds and fatty acids in the riparian WSOM molecules (P < 0.05), but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lipid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four land uses (P < 0.05). Industrial land could result in the input of more organic matter into the riparian wetland.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fluvial Comp.1 and Comp.2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WSOM Comp.2 and WSOM Comp.4 (P < 0.05). We also observed that the fluvial trophic stat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when the fluvial DOM components increased (P < 0.05).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nd uses can alter the composition of riparian WSOM, reshape fluvial DOM compositions and significantly affect fluvial water quality.  相似文献   
10.
碳载体的腐蚀是影响质子膜燃料电池稳定性的关键。本研究主要从理论角度综述载体在燃料电池稳定性和活性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载体的结构特点并对载体基团性质进行了分析,总结载体结构性能、电子结构性能差异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通过设计载体所含元素与催化剂粒子间成键方式并以载体修饰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是获得高活性、高稳定性催化剂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