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城市建筑物对其周围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与分布的影响,对建筑物勒脚或散水边缘(B)和距建筑物5m(B-5)处20个表层土壤样品中16种优控PAH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B处土壤中∑16PAHs含量为824~8960ng/g,平均为2649ng/g;B-5处土壤中∑16PAHs含量为637~1706ng/g,平均为1297ng/g,B处PAHs含量远高于B-5.各样点主要以4环和5环PAHs为主,B处3环PAHs含量高于B-5处.其中∑4PAHs(Fl、Pyr、InP和BghiP)含量分别占B和B-5土壤中∑16PAHs的48%和45%.参照Maliszewska-Kordybach建立的土壤PAHs污染标准,HJ-5、AJ、AJ-5、EB-5和TC-5属于中等污染程度(600~1000ng/g),其余各样点均属于重度污染(1000ng/g).B处土壤中TOC相对B-5处有富集趋势,B和B-5处土壤中PAHs与TOC无明显的相关性.BaA、Chry、B(b/k)F、BaP、InP和DahA是B和B-5处土壤中TEQBaP浓度的主要贡献者.溯源结果表明B和B-5处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炭、汽油和柴油的燃烧;B-5土壤中PAHs部分可能来源于石油类的泄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黄芪幼苗对铜离子(Cu2+)胁迫的耐性机理以及凹凸棒黏土对Cu2+污染的缓解作用,研究了不同浓度CuSO4(2~20mmol/L)胁迫对黄芪幼苗的生理学毒性与凹凸棒黏土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2mmol/L CuSO4胁迫使得根系Cu2+含量、H2O2(过氧化氢)含量、MDA(丙二醛)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上升1.82倍、1.04倍、2.14倍.CuSO4胁迫浓度达8mmol/L时,根系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根尖膜损伤程度和叶片Cu2+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上升1.13倍、1.12倍和2.62倍;同时,叶片PS Ⅱ(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22.88%、24.44%、21.49%和28.31%,而NPQ和qN(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则较对照分别显著上升2.35倍和1.58倍.根系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8mmol/L CuSO4处理下达到最高值后呈下降趋势.CuSO4浓度为15~20mmol/L时,根系APX活性和叶片光适应下PS II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幼苗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较对照显著下降.在非CuSO4胁迫条件下,基质中凹凸棒黏土的存在使得幼苗根系MDA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15.93%,但未对其它所测生理学指标产生显著影响;在20mmol/L CuSO4胁迫条件下,基质中凹凸棒黏土的存在使得幼苗根系和叶片中Cu2+含量分别显著下降30.78%和23.12%;同时显著缓解了20mmol/L CuSO4胁迫对根系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质过氧化程度、根尖膜损伤程度、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叶片PS II光化学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不良影响,以及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质中凹凸棒黏土的存在能够显著降低幼苗组织中Cu2+的生物有效性,继而缓解CuSO4胁迫对黄芪幼苗的生理学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大气沉降物中多环芳烃赋存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市大气沉降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上海市8月、9月、10月3个月的大气沉降物,分析了上海市大气沉降物中16种PAHs的质量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计算了上海市8个采样点∑15PAHs大气沉降物通量.同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大气沉降中的PAHs进行源解析,模型对PAHs的来源有较为细致的判读,结果表明:大气沉降物中∑16PAHs的浓度范围0.458~21.013μg/L,其中,溶解相中∑16PAHs的浓度范围为0.174~0.625μg/L,颗粒相中∑16PAHs的浓度范围为0.275 20.455μg/L.上海市∑15PAHs大气沉降通量在0.24~14.74μg/(m2×d)之间,沉降通量均值为2.77μg/(m2×d).根据PMF模型解析,机动车尾气排放为大气沉降物中PAHs的主要污染物,源贡献率为40.23%,其次,居民烹调、煤炭燃烧、石油挥发泄露和炼焦排放依次占23.73%、14.75%、14.35%和6.92%.  相似文献   
4.
采集芜湖市交通区和对照绿地共40个表层土壤(0~5cm)样品.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样品中26种多环芳烃(PAHs)及甲基多环芳烃的浓度,应用化学热氧化法(CTO-375,BCCTO)、湿化学氧化法(K2Cr2O7/H2SO4,BCCr)分别测定样品中黑碳(BC)的含量,分析交通区表层土壤PAHs、BC的分布特征、影响区域、相互关系,并利用石油污染指标、多特征比值、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表层土壤样品中的PAHs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PAHs、BCCr、BCCTO的含量均值分别为3.63μg/g,10.23g/kg,2.93g/kg,浓度范围分别为0.075~28.76μg/g,3.78~27.13g/kg,1.07~10.36g/kg.土壤中PAHs、BC的浓度受距路远近影响,距路越近,浓度越高;且呈现出重要交通节点、路口 > 干路、支路 > 绿地的趋势,干支路无显著差异;车流量不是影响交通区土壤PAHs、BC浓度的决定因素,车辆的运行状态是其主导因素.土壤中PAHs以中高环为主.表层土壤中PAHs与两类BC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照绿地相关性不显著,表明BC对PAHs在土壤中的累积有重要影响,但受其他因素干扰.源解析表明表层土壤样品中PAHs主要来源于交通源.  相似文献   
5.
刘营  刘敏  杨毅  陆敏  于英鹏  汪青  郑鑫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7):1855-1862
采用GC-MS对上海市中心城区樟树叶片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叶片中∑16PAHs、致癌性PAHs、BaPeq含量范围分别为199.14~488.77、56.63~209.37、4.39~14.80ng/g(干质量),最高值均出现在工业区,其次是交通区、商业区,最低值均出现在公园绿地.各采样点樟树叶片不同环数PAHs分布特征相似,以3~4环为主,平均含量分布占∑16PAHs的31.60%和54.25%,其次为2环和5环PAHs,分别占5.83%和5.97%,6环最低,仅占2.35%;主要单体为菲(Phe)、 (Chry)、荧蒽(Fl)、芘(Pyr),工业区萘(Nap)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功能区.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特征比值法源解析表明,樟树叶片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6.
土壤多环芳烃(PAHs)不同提取形态可为理解老化效应机理和评估生物有效性提供新的视角,文章选用芜湖市4种不同类型农业土壤,通过连续提取方法将土壤PAHs划分为3种可提取形态,在此基础上探究PAHs在土壤中的老化效应与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在4种农业土壤中PAHs含量均表现出慢解吸态>快解吸态>水溶态的特征。在外源PAHs进入土壤的第0天,慢解吸态占比就已达到55.61%±21.59%,有机质含量最低的土壤中,第0天慢解吸态比例明显小于其他土壤,说明这部分“快吸附、慢解吸”的PAHs是与有机质密切联系的。随着外源PAHs在土壤中老化时间的延长,慢解吸态持续增加至第90天的75.57%±7.43%,而水溶态和快解吸态分别从11.20%±4.25%和33.19%±20.24%下降至0.89%±0.21%和1.51%±1.11%,质量平衡计算得出的不可提取态则达到22.0%±6.8%,表明PAHs在土壤中老化效应实质上是从水溶态和快解吸态向慢解吸态乃至不可提取态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过程的动力学可以用一阶指数模型很好地模拟。不同提取形态PAHs中,水溶态含量与蚯蚓富集实验得出的土壤P...  相似文献   
7.
城市降雨屋面径流污染分析和管理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屋面是城市不透水面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屋面径流是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分析国外对屋面径流水质研究情况并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发现,屋面径流水质含有的污染物浓度较高。实验研究表明不同屋面材料、屋面的使用时间长短、位于不同功能区的屋面其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存在有很大的差异,其大致的规律是混凝土屋面径流的污染指标基本上都比较高,屋面使用的年载越长,其径流中污染物浓度相对越高,靠近交通要道的屋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都较高。用无量纲累积污染物量与累积径流量的比值方法分析初始冲刷效应,发现屋面径流初始冲刷比较明显。屋面径流处理后实现再利用,处理过程简单,可以成为城市用水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芜湖市沉积物-水体PAHs扩散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芜湖市不同功能区景观水体多环芳烃(PAHs)在沉积相-水相之间的扩散行为,于2017年2月选择芜湖市25处景观水体采集沉积物和水样品,对美国环保署(EPA)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的16种PAHs进行检测,运用逸度方法、响应系数进行分析.分别考虑有机碳(OC)、BCCTO(化学热氧化法测定的黑碳)和BCCr(湿化学氧化法测定的黑碳)在不同浓度(实测值、最低值、平均值、最大值)情况下对PAHs在沉积相-水相间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环(2~4环)PAHs表现出向水相扩散,沉积物作为PAHs的二次污染源,高环(5~6环)PAHs表现出向沉积相扩散,沉积物作为PAHs的汇;随着OC和黑碳(BC)含量的增加,PAHs倾向于向沉积相扩散,且倾向程度是BCCr > BCCTO > OC,表明BC在PAHs的沉积物-水扩散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响应系数结果表明中低环PAHs的逸度分数(ff)对OC、BCCTO和BCCr浓度变化的敏感度较弱,高环PAHs的ff对OC、BCCTO和BCCr浓度变化的敏感度较强,且敏感度强弱依次是BCCr > BCCTO > OC.沉积相-水体的扩散过程研究揭示了PAHs在水环境中迁移扩散的重要机理,可为环境污染的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多环芳烃(PAHs)分布及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武子澜  杨毅  刘敏  陆敏  于英鹏  汪青  郑鑫 《环境科学》2014,35(11):4148-4156
以上海市不透水下垫面降雨径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交通道路、校园、小区路面和小区屋面径流样品中16种溶解相、颗粒相PAHs质量浓度和场次降雨事件平均浓度(EMC).研究了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PAHs冲刷过程.通过对不同样点降雨径流初始冲刷散点进行幂函数拟合,定量表征了降雨径流PAHs和悬浮颗粒物(TSS)的初始冲刷强度.对径流样品中PAHs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样品Σ16PAHs(包括溶解相和颗粒相)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317.21~10364.32 ng·L-1,其中龙吴路Σ16PAHs质量浓度(均值)最大,而校园最小.污染物的EMC值在不同样点具有很大的差异.不同样点PAHs含量在径流过程中皆呈现出明显的衰减特征,并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初始冲刷效应.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解析PAHs来源发现,降雨径流PAHs来自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石油泄漏、炼焦等,且各源的贡献率在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汪青 《环境科技》2007,20(4):31-33
从头孢噻肟钠、头孢三嗪生产废渣中回收2-硫醇基苯并噻唑合成二硫化二苯并噻唑,二硫化二苯并噻唑的收率达23.8%,产品质量达到HGB 2-158-61标准.小试表明,方法可行,操作稳定、简便,既减轻了废渣造成的污染,又回收了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