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会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但基本上是以不利影响为主,并由于作物种类、区域、环境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近50年华北平原干热风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热风是影响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利用华北平原48个站点1961-2008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各站点的干热风(高温低湿型/雨后青枯型)日数及区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就地理空间而言,华北平原干热风日数总体上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趋势;在发生时间上,除南部个别地区有增加的趋势外,大部分区域干热风日数呈明显的递减趋势。进一步的分类研究则表明:高温低湿型的与干热风总体时空分布趋势相近,而雨后青枯型虽然也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远小于干热风总体情况,并且在南部、西北部日数反而呈现增加趋势。了解干热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为进一步建立干热风监测预警模式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并可为当地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阔  许吟隆 《环境保护》2023,(22):38-41
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日益显著。洪涝、高温、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对城市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及社会经济系统造成直接冲击,导致经济损失日趋严重。本文从适应气候变化的角度探讨国际典型城市应对洪水灾害的适应行动思路,并讨论了国内城市适应行动存在的不足,包括气候风险评估不够精细、与适应行动衔接不紧密,部门/领域适应行动与部门常规任务未有效融合,缺少对适应目标与成效的量化评估等。鉴于此,面对气候变化影响下城市洪涝灾害的严重胁迫,中国城市适应行动应从气候风险精细评估入手,量化适应目标,推进部门常规任务与适应措施的深度融合,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居煇  许吟隆  熊伟 《环境保护》2007,(11):71-73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会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但基本上是以不利影响为主,并由于作物种类、区域、环境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北春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敏感部门之一,气候要素的变化必然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反之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农业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适应气候变化.文章采用英国 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 for Impacts Simulation)模型输出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利用CERES-wheat模型研究了2070s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春麦生产的影响,并对不同地区的适应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会对东北的春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东北西部地区产量下降明显,灌溉春麦的产量降低幅度小于雨养春麦.CO2的肥效作用可以缓解产量的降低幅度,同时通过品种更换以及灌溉等措施也可以降低不利影响,综合的适应措施较单一措施的补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花生产量变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随机天气模型将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最新推荐的气候模式HadCM2和ECHAM4与作物模式CROPGRO940-Peanut相连接,模拟了未来4种气候情景下我国雨养和灌溉花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未来气候情景下,我国花生主要种植区雨养花生产量大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产趋势,其中在华北地区减产幅度最大;灌溉花生在青岛、大连、沈阳等地区有增产趋势,在其他种植区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产趋势,但减产幅度较雨养花生明显降低.若不采取减排CO2措施,2056年我国花生种植区花生产量较2030年减产程度更为明显;减排措施对不同种植区花生产量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呈现出变暖的主要特征,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日趋严重,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全球范围内显著上升。适应气候变化是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方面,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分类研究是清晰认识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是实现适应技术集成并构建合理有效的适应技术体系的手段。本文通过对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类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类方式,气候变化影响过程、区域、领域、适应目的、适应机制、适应时效、适应程度、适应层面等,针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梳理了中国不同区域与不同领域的适应气候变化技术清单。从气候变化影响过程来看,可以将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为气候变化影响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发生后三类;从区域与领域气候变化影响来看,可以将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为八大区域与七大领域;本研究重点针对八大区域与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三大领域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类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类的导向不明确,造成对适应技术认识的不清晰;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分类往往与分层混淆在一起,导致人们对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类对适应行动的指导作用存在不足。综合来看,对适应气候变化技术进行精细分类,可以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筛选、集成、效益评估奠定基础,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行动高效有序开展,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构建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单向嵌套Hadley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HadCM3高分辨率的大气部分HadAM3P,分别进行了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和2080 s时段(2071—2100年)中国区域各30年时间长度的模拟试验,以分析PRECIS对当代中国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模拟能力和SRES B2情景下2080s时段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中国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变化趋势。气候基准时段模拟结果与观测值的对比分析表明:PRECIS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中国区域年平均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模式模拟的大雨事件和湿日数高值区范围较观测值偏大,对华南地区暴雨事件和日最大降水事件的模拟结果较观测值偏低。SRES B2情景下,2080s时段年平均大雨事件除东北和华南地区外,全国均呈增多趋势。暴雨事件在西部地区以减少为主,而东部地区主要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日最大降水事件的分布型与大雨事件基本一致。湿日数除华北、西北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外均呈减少趋势。未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可能增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