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90年2月10日江苏常熟—太仓间发生5.1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太仓县沙溪乡,东径121°04′,北纬31°35′。震中烈度为Ⅵ度,其面积达23平方公里,高烈度值的点沿沙溪乡洞泾至胜利大队,呈北西西向分布,衰减慢,北东方向烈度衰减较快。烈度值分布具有不均匀性特征,出现烈度异常点和异常区,这次地震极震区等烈度线分布的方向和范围,与北西向新生代断陷盆地及控制盆地发育的边界断裂十分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溧阳震中区精密磁测和a径迹测量结果,探测出茅山东侧断陷盆地内发育北北东向上沛—上姚和北北西向上沛—平桥两组断裂.结合区内地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两组断裂可能为茅东断裂带的分支断裂,两次地震余震三度空间分布表明茅东断裂带及其茅东断陷盆地构成溧阳两次地震的孕震构造,而两组断裂交汇破裂与茅东断裂带主破裂在深处的沟通是溧阳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地壳演化、地壳结构、深断裂活动、新构造运动、迭加断裂角、重力均衡、地震活动、内外营力作用下不稳定因素、风暴潮影响等几个方面判别指标把本区划分出三种类型,即稳定区、基本稳定区和次稳定区,并据此对浙沪核电厂所在地区作出稳定区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用地球化学方法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隐伏断裂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带在江苏境内,大部分为松散层所覆盖。作者采用氡气、α径迹、汞、~(210)钋等四种方法对其进行测量,以确定其位置及产状,其结果与钻孔资料、人工地震和精密磁测成果一致。通过综合分析,认为郯庐带江苏段是一条活动性断裂,但断层气测量结果表明,其新活动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南黄海6.2级地震宏观烈度特征,认为这次地震具有震级较高,有感范围广阔,沿海地区震感强烈而波及陆地部分烈度较低的特点。震后勾绘的等烈度线图表明,六度区和低烈度区长轴方向比较一致,均为北东—南西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历年来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结合海域地震活动性和南黄海6.2级地震所反映的各种实际材料,对这次地震的震源应力场及发震构造背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规模巨大的第四纪活动断裂。一些地震学者对其在江苏境内的最新活动期持有不同看法:1.全新世早期有活动。2.不仅全新世早期有活动,而且人文历史时期亦有活动。3.晚更新世晚期有强烈活动。笔者认为,意见分歧的关键是对区内断裂有无错断全新世地层及一些典型剖面中全新世地层变动的认识。为了弄清全新世断裂活动,笔者对郯庐断裂带上一些有争议的剖面进行重新开挖,并将结果公布于下,以供鉴别。  相似文献   
8.
1991年11月5日江苏射阳县与建湖县交界处发生Ms4.7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建湖县冈西乡五节跳村,即东经119°55′,北纬33°31′震中烈度为V度其面积达105km~2。V度区等烈度线分布的方向和范围与北东方向的马荡—千秋断裂的展布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概述苏浙沪及邻区海陆地壳结构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重力资料及其延拓处理反演该区深部构造轮廓,推断了深断裂的分布和类型;探讨了深部地质构造的特征、区划及其与本区地震活动性的关系,如震源深度的分布,地震分布的区域性和成带性。利用重力均衡理论探讨了茅山地区、郯庐断裂带、南黄海、杭嘉湖等区域的重力均衡状态和构造活动性的关系,从深部构造角度分析了浙江核电站邻近区域地质的稳定性和建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 1982年4月22日7时52分27.9秒在江苏省东台县琼港附近的海域(北纬32°49′,东经121°04′)发生5.0级(Mn)地震,震源深度为24公里左右。到5月22日为止,一共记录到9次余震。这些余震分布在主震震中西南侧,深度为13—18公里,最大震级为3.1(M_L)。尽管这次地震震级较小,震中又在海域,但有感范围较大,北至盐城地区的阜宁县,西南至常州市,西至扬州地区的宝应县,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