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对史料地震研究中的史料选取、分析、强度评定及地震参数赋于等问题的原则、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西北、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大量震害调查资料为基础,总结出中等烈度条件下,不同震害等级的震害率并以此作为震害评估的重要依据。该方法简单易行,可广泛适用于中小城镇(市)震害评估和区域性震害快速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 根据江苏省地震台网速报资料,1986年5月23日04时25分39秒(北京夏令时)在南黄海海域北纬32°44′、东经121°39′发生了Ms=4.7级地震。这次地震在陆地没有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直接死亡。兹将此次地震宏观调查结果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4.
<正>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规模巨大的第四纪活动断裂。一些地震学者对其在江苏境内的最新活动期持有不同看法:1.全新世早期有活动。2.不仅全新世早期有活动,而且人文历史时期亦有活动。3.晚更新世晚期有强烈活动。笔者认为,意见分歧的关键是对区内断裂有无错断全新世地层及一些典型剖面中全新世地层变动的认识。为了弄清全新世断裂活动,笔者对郯庐断裂带上一些有争议的剖面进行重新开挖,并将结果公布于下,以供鉴别。  相似文献   
5.
<正> 1668年7月25日在山东莒县—郯县间发生的特大地震,波及到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山西等省市以及朝鲜半岛西部地区,波及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椐413个府州县镇的记载,共有150个府州县遭到该地震的不同程度破坏。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后有关该地震研究文献约有30篇之多(见附录研究文献)。关于该地震的具体震中、发震构造、极震区的圈定及等烈度线几何图形等一系列问题,在以上这些文献中迄今仍存在着明显的认识分歧。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郯庐断裂带江苏及邻区第四纪断裂分布、活动性质、活动方式、活动期及活动强度在各段发展的差异,将研究区内划分为三段:安丘—郯城、宿迁—泗洪、庐江—广济段。第四纪晚期以来断裂活动由北往南逐渐减弱,北段活动由西向东迁移,南段由东向西迁移,这些特征对潜在震源区的圈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