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煤堆场粉尘浓度监测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上海港煤炭装卸公司北票码头在现场开展煤尘监测,气象参数测定,尘源鉴别和煤尘扩散预测。通过实例研究.较系统和深入地阐述了煤尘污染程度和扩散范围,周围其余尘源的叠加影响以及采样和评价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一个百万吨级化学浆厂进行废水的中试试验,研究了回用预处理工艺和反渗透运行效果,探讨了反渗透浓水的处理方法,表明制浆废水膜法回用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3.
沈鸿  孙雪萍  苏筠 《灾害学》2012,(1):87-93
信任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两者通过认知行为决策及行为后果这一环节构建互馈关系。探索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其对灾害风险认知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揭示灾害风险的潜在因素,调适风险认知与避灾行为,从而降低灾害风险。选取水灾发生频繁、强度大、防洪措施多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运用随机抽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资料,研究公众的水灾科技信任和管理信任的水平、影响机制、动机-效应差异。主要结论有:①公众科技信任水平普遍高于管理信任。信任水平受到公众性别、年龄、灾害经历、城乡差异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信任具有区域共构的特点;②科技信任改变了公众水灾风险认知,加强了其灾害应对信心,降低了其对受灾风险的估测,对其避灾行为倾向影响显著,而管理信任对公众水灾风险认知及防灾备灾行为倾向的影响均不大;③信任的产生动机以认可减灾措施有用性为前提,科技减灾和管理减灾由于具有不同的减灾原理及作用时段,导致了公众的不同信任动机及其效应。  相似文献   
4.
程健敏  沈鸿 《交通环保》1998,19(4):42-45,50
化学质量平衡模式根据大气污染源和接受器受样本品所测得化学元素浓度去判断不同源类型对受体大气污染浓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燃煤炉窖黑烟消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鸿  羌宁 《能源环境保护》2003,17(4):34-37,40
阐述黑烟的危害性,黑烟产生的机理、被动消烟与主动消烟技术。加强挥发分和助燃空气的混合、提高燃烧室的温度、延长挥发分在燃烧室中的停留时间、保证足够量的助燃空气是主动消烟的四种基本手段。创造一个供风适量、混合均匀,有足够高的炉温和充分的炉内停留时间的合理燃烧工况,以达到消烟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黄淮地区冬小麦霜冻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淮地区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的主产区,易受霜冻灾害的影响,研究该区的霜冻灾害风险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现实意义。结合分区的冬小麦物候期及其霜冻指标,以该地区56个气象站点1951—2005年日最低气温为基础数据,提取霜冻日记录。并基于年霜日数-年减产率曲线,以信息扩散理论为指导,通过IDW插值得到减产率≥10%、2...  相似文献   
7.
沈鸿  秦珏星 《交通环保》1998,19(4):22-31
煤堆表面煤颗粒含水率变化不仅与大气温度风速等气象因素有关,也与洒水强度和频率有关。通过上海港煤炭装卸公司码头含水率变化的实地测试,结合堆场喷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不同气象条件下洒水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