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律体系中一项基础的法律制度。但在我国国家层面的立法中,仅有1994年通过的《劳动法》第三章对“劳动合同”进行过初步的规定。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日臻完善的情况下,《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显然已不能满足调整劳动关系的需要。此外,各省市自行出台的有关地方性法规,虽有其积极意义,但也造成劳动合同法律规范地位的降低,易引发不同地域在法律规定与适用上的冲突与混乱。因此,制定一部具有国家级权威性、统一性和时效性的《劳动合同法》,不仅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基础性劳动关系的需要,而且也为《集体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专门法的立法工作提供宝贵经验,从而为整个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建立三方协商机制,发展工会、雇主组织和政府三方之间的社会伙伴关系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劳资关系的普遍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三方协商机制在俄罗斯得到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3.
雇主,在中国曾是一个与剥削相联系的名词,因而长期被忌讳,到现在还不能为很多人所认同和接受。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产权关系的不断明晰,劳动关系复杂多样化和劳动关系主体地位的日益确立,雇主一词在媒体、学术界、司法案件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此情况下,对中国雇主问题及其范畴和内涵进行探讨无疑是必要和及时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