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9篇
  免费   1179篇
  国内免费   2294篇
安全科学   1034篇
废物处理   136篇
环保管理   634篇
综合类   5403篇
基础理论   106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70篇
评价与监测   463篇
社会与环境   492篇
灾害及防治   357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477篇
  2020年   563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439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499篇
  2014年   476篇
  2013年   600篇
  2012年   687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558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典型地区农用地污染调查及风险管控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提出以土壤中全量浓度筛选值和管控值作为衡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标准,对湖南省部分稻田农用地土壤及点对点稻米样品中镉、铅、砷、汞的总量和有效态浓度及稻米中含量进行监测,根据重金属总量浓度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3组。结果显示:(1)土壤及稻米中镉含量基本为随着风险级别的升高而增加,铅、砷在土壤和稻米中含量无规律性结果,汞监测结果均为未检出。(2)低风险组稻米镉超标率为12. 0%,高风险组稻米镉达标率为33. 3%,表明利用总量浓度对农用地土壤潜在风险进行分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依据4种重金属在土壤中总量及稻米(早稻)中含量情况,对风险级别进行调整并综合判断:有58个样品为低风险组,占样品总数的68. 2%,超标率为零;有15个样品为中风险组,占样品总数的17. 7%,超标率为80. 0%;有12个样品为高风险组,占样品总数的14. 1%,超标率为100. 0%。调整后评价结果与上述标准的划分目标更接近,能够提高上述标准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双重向度",其耦合协调程度对于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揭示与阐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耦合机理,建立评价两者耦合协调度的理论模型,设计评价两者耦合协调状况及趋势的指标体系,运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化水平和产业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总体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存在数字产业化滞后产业数字化的趋势.从加快推进新型数字产业发展、以"新基建"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区域间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和区域内数字化转型构建更好制度体系、加强数字人才培养和激励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相关法规的调研,在深入分析当前辐射环境监测法规框架结构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法规体系,重点关注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核与辐射监督性监测及应急监测等方面的工作需求,提出完善部门规章、健全核安全导则及规范性文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床基质为溪流鱼类的重要栖息地.为研究溪流河道整治后基质组成变化对鱼类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阊江上游选取急流浅滩与缓流浅滩两种典型溪流生境,对比分析了两种生境河道整治前后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采集鱼类数量由河道整治前的24种降低至整治后的17种,但前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鱼类群落优势种由河道整治前的5种降低至整治后的3种.河道整治前鱼类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623~2.253,0.715~0.866,1.680~3.109和0.652~0.813;整治后分别为 1.120~1.679,0.528~0.724,1.444~2.695和0.508~0.722.除春季和秋季整治后的Margalef指数高于整治前,其余各季节,河道整治前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均要高于整治后(P<0.05).主要原因在于河道整治后河床基质粒径及粒径多样性降低、流态减少等使生境异质性降低.因此,建议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避免选择性清除大粒径基质及裁弯取直等,以维持河床基质的多样性,从而防止或降低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Whi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reducing external nutrient inputs to the Baltic Sea, further actions are needed to meet the goals of the Baltic Sea Action Plan (BSAP), especially for the Baltic Proper, Gulf of Finland, and Gulf of Riga sub-basins. We used the 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puts (NANI and NAPI, respectively) nutrient accounting approach to construct three scenarios of reduced NANI-NAPI. Reductions assumed that manure nutrients were redistributed from areas with intense animal production to areas that focus on crop production and would otherwise import synthetic and mineral fertilizers. We also used the Simple as Necessary Baltic Long Term Large Scale (SANBALTS) model to compare eutrophic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scenarios to current and BSAP-target conditions. The scenarios suggest that reducing NANI-NAPI by redistributing manure nutrients, together with improving agronomic practices, could meet 54–82% of the N reductions targets (28–43 kt N reduction) and 38–64% P reduction targets (4–6.6 kt P reduction), depending on scenario. SANBALTS output showed that eve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nutrient reduction targets could have ameliorating effects on eutrophication conditions. Meeting BSAP targets will require addressing additional sources, such as sewage. A common approach to apportioning sources to external nutrients loads could enable further assessment of the feasibility of eutrophication management targets.

  相似文献   
6.
Fu  Li  Chen  Yi  Yang  Xinyi  Yang  Zuyao  Liu  Sha  Pei  Lei  Feng  Baixiang  Cao  Ganxiang  Liu  Xin  Lin  Hualiang  Li  Xing  Ye  Yufeng  Zhang  Bo  Sun  Jiufeng  Xu  Xiaojun  Liu  Tao  Ma  Wenju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9,26(20):20137-20147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Fetal growth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perinatal and postnatal health. Although the effects of maternal exposure to air...  相似文献   
7.
8.
2013年苏州春季一次重污染天气的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13年3月在江苏范围内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重点分析苏州在此次污染过程中大气污染的变化特征。污染过程中,苏州市颗粒物浓度上升较为明显, PM10的小时质量浓度最高达548μg/m3, PM2.5质量浓度也达到197μg/m3,污染持续时间为2 d,3月8—9日当地空气质量均达到中度污染水平。根据后向轨迹模型、颗粒物离子浓度的分析,此次污染是由外来浮尘及苏州本地污染物排放所造成的区域霾污染影响所致。根据监测结果与实际污染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利用固相萃取法对固体废物浸出液(TCLP)中二硝基苯进行萃取,DB-5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二硝基苯的方法。方法在0.002 0~0.020 0 m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二硝基苯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检出限均为0.5μg/L,模拟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96%,RSD≤2%;实际固体废物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5%~98%。  相似文献   
10.
上流式多级厌氧反应器中厌氧颗粒污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品质厌氧颗粒污泥是厌氧反应器实现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和基础.在实现上流式多级厌氧反应器(UMAR)处理木薯变性淀粉废水高效运行的基础上,对厌氧颗粒污泥的浓度分布、粒径分布、沉降速度、产甲垸活性,辅酶F420和生物相等作进一步的研究.根据在实验工艺条件下培养得到的厌氧颗粒污泥的性能,探讨厌氧颗粒污泥的可能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