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杨村  ;余达忠 《绿叶》2014,(8):57-66
生态性贫困中的河与湖 老达: 我一直对河流与湖有极深厚的眷恋和怀想。但是,现在许多星罗棋布的湖却令我异常厌恶,因为它们背离了乡村的原初生命形式,背离了大自然的生命形式,一意孤行地在大山之间对河流进行阻拦,自古以来奔腾的血液在那些湖上凝滞停顿,许多植物被湖水淹没蹂躏,大地无奈地呻唤。  相似文献   
2.
余达忠 《绿叶》2013,(Z1):61-69
作者考察了贵州剑河柳旁苗寨的七年一轮的牯藏节,亲身感受了农耕时代古老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在考察中作者认识到,农耕文明与生态文明存在一种质的区别。农耕社会的人在自然与生活中是盲从的、缺乏自我的,他们以一种质朴的、虔诚的、甚至是愚钝的态度与方式来面对自然。生态文明也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我们是自由地、自主地、自觉地将自身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并不是要回到类似柳旁的古老生活中去。我们要做的是在保护原生态文化的同时,让人民有选择和追求自己意愿的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余达忠 《绿叶》2013,(1):61-69
作者考察了贵州剑河柳旁苗寨的七年一轮的牯藏节,亲身感受了农耕时代古老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在考察中作者认识到,农耕文明与生态文明存在一种质的区别。农耕社会的人在自然与生活中是盲从的、缺乏自我的.他们以一种质朴的、虔诚的、甚至是愚钝的态度与方式来面对自然。生态文明也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我们是自由地.自主地、自觉地将自身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并不是要回到类似柳旁的古老生活中去。我们要做的是在保护原生态文化的同时,让人民有选择和追求自己意愿的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余达忠 《绿叶》2012,(4):49-53
原生态文化是农耕时代早中期的一种古朴的、拙直的、简约的、自然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的征服的、攫取的、享受的、奢侈的生活方式是相对的。原生态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反映出现代化快速推进中人们文化上的一种迷茫感、迷失感。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原生态文化或许存在消失的可能性,但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指示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的原生态文化应该成为我们思想资源和价值观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余达忠 《绿叶》2012,(7):63-68
旅游是一种现代性的生活方式,能够让人们短暂超越和脱离当下飞速发展的不真实的、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生活状态,满足人们寻求"真实"的愿望,为寻求生活意义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和方式。在我国,生态旅游更多指面向自然生态的旅游,而原生态旅游则更多指向文化,指面向古朴、奇特、原始文化地区的旅游。二者都体现和蕴含的现代性,包含着对于"本质"、"本真"、"本色"的一种回归和诉求。在我国西部广大民族地区,存在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对这些原生态文化进行旅游开发将是原生态文化获得新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