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针对我国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特点,结合实地调研及专家咨询,构建了基于结构熵权-可信性测度理论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风险性评估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5个工程实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模型是结构熵权与可信性测度理论的有机结合,为客观评估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性并有效控制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问题,首先,结合此类项目遗留工业垃圾冗杂、施工场地狭窄、部分构件拆换、大型机械使用受限的施工特点从4MTE角度构建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考虑指标赋权的主客观综合性与评价工作的未确知性后,建立了基于结构熵权法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施工安全评价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结合未确知测度单因素指标测度函数的特点,提出了施工安全管理改进策略的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综合考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在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结合模糊评价的优点,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技术的性能进行评定,并根据特定地区不同的需求进行模糊赋值,采用专家打分法确立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对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建筑业企业由于行业自身的特点 ,安全事故比较突出。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 ,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决定影响。笔者通过我国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水平相比较 ,认为我国建筑安全现状在管理制度、安全评估方法手段、市场主动调节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适应于我国国情的建筑安全管理的改革思路。笔者认为 :要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 ,应从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监督机制 ;完善建筑安全事故的记录、检查、申报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杠杆对安全的巨大调节作用 ;认真推广和积极应用安全科学技术等方面深化改革 ,实践创新 ,走出新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受损钢结构改造施工安全预警状况,建立受损情况下钢结构改造施工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并针对BP神经网络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用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对BP神经网络权重及阈值进行调整的IPSO-BP安全预警评估模型。通过分析某单层重钢厂房受损现状,针对其结构损伤情况和已构建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P模型相比,IPSO-BP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构建的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及预警模型可以很好地对受损钢结构改造施工过程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对受损钢结构改造施工安全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住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同时也是全球和我国重要的环境污染制造者。作者针对我国目前城市住宅"拆""建"过程频繁重复和高污染现象,以"建筑隐含环境影响因子"概念为平台,完成了我国既有住宅更新改造全寿命周期隐含环境影响因子的测算、归一化和量化。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在其寿命周期内不断对其进行更新改造,降低拆除重建的机率,将过去"资源→建筑→废物"的物质单向流动转化为"资源→建筑→循环再利用建筑"的物质闭路循环过程,在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方面具有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价中存在多维监测指标融合的客观性不足、用断面风险信息代替基坑整体风险的问题,建立基于投影寻踪及信息扩散的深基坑施工风险动态评价方法。对深基坑施工的风险等级标准体系进行数据挖掘,得到能够反映各指标权重的最佳投影方向向量,从而将多维监测数据投影成一维风险值。运用信息扩散理论,将多个断面风险信息扩散到整个基坑工程上,以实现深基坑工程风险的综合评价。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长沙一个地铁车站深基坑项目。结果表明,多维监测指标对同一监测断面风险值的贡献度不同,不同监测断面携带的风险信息亦不相同,对基坑整体风险的动态评价既应考虑不同监测指标的贡献度,还应兼顾不同断面风险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科学识别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关键制约因素,对促进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实施及城市可持续更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扎根理论总结11个影响西安市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制约因素;然后,采用Fuzzy Decision-Making and Trial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方法对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影响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关键制约因素。结果显示,相应的法律法规缺乏、支持政策不足、旧工业建筑信息不齐全和利益相关者认识不足是西安市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关键制约因素。这表明政府在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建议优先采取措施使政府对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加大重视力度并予以支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逐步推动旧工业建筑的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火灾后建筑结构加固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加固施工作业过程的 安全,针对我国建筑火灾后加固施工项目的特点,构建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基于熵权 -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建筑火灾后加固施工过程风险性评估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五个工 程实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是熵权理论、未确知测度理论的 的有机结合,为定量研究建筑火灾后加固施工过程安全风险,并有效的控制安全风险, 确保施工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沉降观测结束之后,为降低和预防因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造成的不安全事故发生率,准确预测建筑物沉降量变化趋势已引起相关科研单位的重视。首先,将人工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与灰色GM(1,1)模型相结合,提出GM-ANN预测模型。然后,结合工程实例验证模型对监测沉降危险点数据变化的准确性,形成Matlab拟合曲线和预测趋势图。最终,结果表明仅考虑时间因素,GM-ANN模型明显优于灰色GM(1,1)模型,可使预测精度提高将近三倍。因此,利用GM-ANN预测模型可以对建筑物安全性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