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1.
根据SBR工艺的特征以及氮和磷的去除机理,通过对SBR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同时具备脱氮除磷功能的改进的运行方式,并对影响SBR工艺处理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的类型、元素、矿物组成等理化性质是决定粉煤灰资源化利用途径的基础。为实现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周边燃煤电厂粉煤灰的潜在高值化利用,在系统采集研究区枣泉电厂和银星电厂粗灰、细灰样品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手段分析粉煤灰的化学组成及微量元素含量,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粉煤灰的矿物组成与形态特征。枣泉电厂和银星电厂粗灰、细灰为F型低钙粉煤灰。结晶晶体相中石英含量和莫来石含量最高,YX-1中未见硬石膏和生石灰,ZQ-1和YX-1石英、钙长石、白云石、方解石含量明显高于细灰,ZQ-2和YX-2中莫来石含量高于粗灰。以欧盟P50飞灰为基准,枣泉电厂和银星电厂Li、Be、V、Cr、Co、Ni、Cu、Rb、Sn、Pb、U、Ba、Th元素富集指数较低,Sr元素在枣泉电厂粉煤灰中存在较高的富集指数,Zn元素在枣泉电厂细灰中存在较高的富集指数。  相似文献   
3.
MBR—NF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MBR—纳滤(MBR—NF)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运行结果表明:MBR出水的COD、ρ(NH3-N)和TN分别为94,0.93,8.88mg/L,COD、NH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95.8%和70.2%,出水水质满足GB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再经NF处理后出水COD、色度、ρ(总Fe)、ρ(总Mn)和pH分别为11~30mg/L、2.3~7.4倍、0.065~0.095mg/L、0mg/L和8.06~8.21,水质可满足印染工艺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A2/O-M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平板微滤膜与A2/O工艺结合构建了A2/O-MBR中试系统,探讨了中试系统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水解酸化可提高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对COD平均去除率达到了43%.系统处理效果稳定,在最佳工况下COD、NH3-H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8%、98%和80%.  相似文献   
5.
农地非农化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非农化规模越来越大,农用地的减少引发了我国粮食和生态安全等问题,“吃饭”与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国内外学者对农地非农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分析了我国农地非农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了部分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CDECGE模型的中国能源需求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出发,根据不同的政策目标设定了3种经济发展情景:基准情景、强化低碳情景和粗放型情景。分析了3种情景下我国未来的一次能源需求量、能源消费结构及CO2排放趋势,为把握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形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分析工具。研究方法是在Monash模型的基础上构造的我国能源经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DECGE)。结果显示,按照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率预期,如果没有额外的政策措施,2020年之前我国能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但在适度的低碳政策引导下,我国2020年的能源需求将控制在45.52亿t标煤,CO2排放强度将达到1.635 t/万元,相对2005年下降45%。碳税作为一种经济减排政策,会有效的降低CO2排放,减少化石能源的需求,使经济向低碳社会转型,从而实现2020年CO2排放强度降低的减排目标。因此,为减缓能源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趋势,实现减排目标,可以从改善产业结构、实行碳税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从而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传统铁路发展远不能满足各行业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中国政府正加大对高铁行业的规划与投资。现有高铁网络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推动了产业的空间布局,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就业率,提升了区域间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配置效率,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中国政府大力建设高铁网络的当下,综合评估中国高铁建设投资给国民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具有必要性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重新刻画投入产出模型中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部门"收入-消费"内生关系,区分高铁与传统铁路在生产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差异,构建基于居民消费局部内生化的高铁投资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评估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对经济、就业和能源环境的短期效应。结果表明:12012年中国高铁投资每亿元拉动总产出增加3.72亿元,GDP增长1.21亿元,投资总量给国民经济共带来总产出增长19 373.44亿元、GDP增长6 296.04亿元;2在拉动经济增长同时,高铁建设投资对就业拉动显著,每亿元高铁投资创造1 084个就业岗位,2012年因高铁投资新增就业岗位高达565.23万人。这意味着,在短期内,中国高铁建设投资会在发展社会经济、促进居民就业等方面注入强大的动力;3在环境层面,2012年高铁前期基础建设共带来83.42 Mt CO2排放,略大于传统铁路投资,但考虑到建成运营后,高铁具有清洁、稳定、高速等特点,高铁建设投资在环境层面优势会慢慢显现。  相似文献   
8.
将平板微滤膜与A2/O工艺结合构建了A2/O-MBR中试系统,探讨了中试系统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水解酸化可提高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对COD平均去除率达到了43%。系统处理效果稳定,在最佳工况下COD、NH3-H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8%、98%和8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