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1.
归纳了我国三峡工程、退田还湖及南水北调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所引起水位、植被及微生物气候等生态环境要素变化对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分布的影响,分析了血吸虫病疫区的变化趋势和钉螺北移的可能性。研究表明三大工程实施区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加之我国新增有螺面积明显增多,血吸虫病疫情呈此消彼涨态势,血防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国内有关工程对生态环境及血吸虫病影响的研究,主要为局部的调查报告及在现有基础上预测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可能影响,生态环境变化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因此,建议应用GIS和RS等技术,监测分析生态环境变化,并进一步研究社会经济变动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同时,工程实施地区应提高疫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并结合林业、水利工程建设对有螺环境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人均耕地已低于粮农组织规定的警戒线。而90余万hm2的滩地资源则因血吸虫病、产权与使用脱节以及管理困难等原因致使其大部分一直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亟待治理和开发。通过剖析长江中下游流域滩地特点及利用现状,分析其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滩地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及治理对策,认为开发利用滩地资源应与河道整治、经济建设、血防工作及湿地保护相结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一个集生产、防护与游憩于一体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体系,更好地发挥黄金水道对整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