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罗珊  胡锦昇  唐翔宇  耿春女  程建华 《环境科学》2023,44(11):6399-6411
磺胺类抗生素和氟苯尼考(FFC)是浙江省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在土壤上吸附弱而易于迁移,存在较高的环境风险.近年来,粪源抗生素对农田土壤潜在风险的研究多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添加粪肥的方式进行,无法评估自然施肥状态下抗生素的污染风险.因此以浙江省长期施用不同肥料(鸡粪、猪粪和化肥)的5种旱地农田土壤[临安(LA)、嘉善(JS)、龙游(LY)、开化(KH)和金华(JH)]为对象,选用4种常用的抗生素[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T)、磺胺甲基异噁唑(SMZ)和FFC],进行批量平衡实验,探究土壤不同类型和粪肥类型对抗生素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生素在实验土壤中的吸附都较弱,吸附次序为:SMT(1.44~13.23 mg(1-(1/n))·L1/n·kg-1)>SMZ(0.73~6.05 mg(1-(1/n))·L1/n·kg-1)>SD(0.16~5.57 mg(1-(1/n))·L1/n·...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输气管道隧道的脆弱性,结合工程和实践研究,建立管道本体致灾因子、隧道本体致灾因子、人为致灾因子和环境致灾因子4个方面共16个底层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加速遗传算法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脆弱性级别权重和样本集权重。对于脆弱性级别权重边界突变的问题,用拟合曲线的方法来解决。运用组合权重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不同隶属原则分别对系统整体和各子系统的脆弱性进行对比评估。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输气管道隧道表现为中脆弱性,管道公司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治和改善。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硫氧化细菌对硫化锑矿尾矿中重金属污染释放的影响,从贵州某锑矿的酸性矿井废水中分离出硫氧化细菌,分离纯化后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温度、pH、与矿浆浓度为3种因素,每种因素选择3种不同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条件下硫氧化细菌的浸矿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变化,硫氧化细菌不断生长,各实验组溶液pH呈下降趋势、EC(电导率)呈上升趋势、目标重金属离子浓度呈上升趋势,且在pH=3、t=25℃、矿浆浓度c=20%时浸出量达到最大。表明硫氧化细菌的存在促进了锑矿尾矿中重金属的溶出,在自然堆存条件下会加剧矿区的环境污染,应加以及时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壳聚糖(CS)进行磷酸化改性,文章制备了N-亚甲基磷酸壳聚糖(MPCS)吸附剂,探讨了MPCS对溶液中Cd~(2+)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MPCS的吸附性能优于CS;MPCS用量为0.15 g,温度为303 K时,吸附率达到98.46%;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MPCS对Cd~(2+)的最大饱和吸附容量为105.26 mg/g;MPCS对镉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是通过氨基以及磷酸酯基对Cd~(2+)进行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滑坡诱发管道失效的可能性,识别导致管道失效的主要因素,建立基于改进二元语义的滑坡诱发管道失效可能性评估模型。首先,构建由致灾影响因素、承灾敏感程度和监测治理情况3方面组成的滑坡诱发管道失效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变异系数法确定主客观权重,并基于最小偏差求组合权重;最后,应用改进二元语义的相关分析模型对滑坡诱发管道失效可能性进行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将最小偏差理论和改进二元语义结合用于滑坡诱发管道失效可能性分析,使评估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6.
7.
为评估滑坡诱发管道失效的可能性,识别导致管道失效的主要因素,建立基于改进二元语义的滑坡诱发管道失效可能性评估模型。首先,构建由致灾影响因素、承灾敏感程度和监测治理情况3方面组成的滑坡诱发管道失效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变异系数法确定主客观权重,并基于最小偏差求组合权重;最后,应用改进二元语义的相关分析模型对滑坡诱发管道失效可能性进行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将最小偏差理论和改进二元语义结合用于滑坡诱发管道失效可能性分析,使评估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