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1.
表达肺炎嗜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主要外膜蛋白(MOMP)的可变区VD2-VD3区.纯化产物并进行免疫活性分析,为探索重组蛋白在肺炎嗜衣原体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提供资料.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技术,从肺炎嗜衣原体标准株AR-39的MOMP上扩增出抗原优势表住VD2-VD3区,将目的片段定向插入pET-30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121,IPTG诱导表达并以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并行western-blot鉴定.成功构建了pET-30a-MOMPVD2-VD3的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24×10^3Da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证实重组蛋白能与Cpn MOMP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肺炎嗜衣原体的MOMPVD2-VD3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其表达产物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为肺炎嗜衣原体诊断候选抗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图4,参9.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的环境风险评估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风险评估是环境管理的前提和依据。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分为项目"事先"环评和健康"事后"风险评估。以上两种风险评估方法由于多种原因制约,无法提供给环境管理部门实时在线的环境风险结果。实际上,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在不断完善中,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IT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保护领域也迎来了大数据时代,风险评估也将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新型环境风险评估更具系统性,将以数字化的形式体现环境(E)—污染物(M)—人为因素(H)的风险耦合度。虽然数字化环境风险评估在相关风险因子和风险评估方法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是新形势下环境风险管理的一个全新方向,其应用将对环境管理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将分析传统环境风险评估与"互联网+"时代的环境风险评估差异,探讨新型数字化环境风险评估需要的支撑硬件与平台,并对数字化环境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4.
两栖动物种群衰退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过去50a中,全球范围内许多两栖动物种群显著衰退,一些种类已经灭绝.研究发现,这类现象的出现与人类活动日益加强密切相关,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的排放、气候的改变、野生动植物疾病的流行等因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动态,并对我国的研究现状和未来作了讨论.图1参40  相似文献   
5.
为完善应急避难所救援功能,借助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库和Web版引文数据库(WOS),筛选出355篇中英文文章,展开文献计量、网络分析和主题分析。采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工具,梳理受欢迎的研究成果和具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阐述目前已形成的4个研究集群,包括灾民避难需求、应急避难所选址、应急疏散行为和应急避难救援网络,并分析各研究主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从灾民需求、资源协调整合以及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避难所救援系统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996—2021年,应急避难所救援系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中文文献以应急避难所选址为主,而英文文献还关注到应急疏散行为;针对4个研究集群展开详细的主题分析,便于审查相关文献,有助于发现仍需关注的避难需求,加强资源利用,探索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种新型浮床载体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丝瓜络、活性炭海绵和竹炭纤维三种生物载体与浮床相结合形成复合立体生物浮床,通过试验比较研究了三种不同载体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三种载体对微污染水体中的氮类污染物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d,丝瓜络载体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其去除率达38%左右,最佳填充密度为17%;活性炭海绵载体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次之,当填充密度为23%时,总氮的平均去除率最大,达到25%左右;竹炭纤维在不同填充密度下对总氮的去除率没有明显变化,其平均去除率仅为18%左右。三种载体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其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废铅酸电池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完整的回收体系。目前回收完全由市场利益驱动,环境监管部门无法获得回收、运输、集中与贮存各个环节的废物流向信息,也无法实现生产者责任延伸。目前深入地应用环保物联网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铅产业链,加强铅酸电池生产与再生的产业互补合作,同时配套积极的资源环境税与退税机制,对提高铅酸电池的全过程污染防控体系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